"潜鱼愿深渺":潜伏的鱼希望藏身在幽渺的地方,
"渊明无由逃":渊水澄明鱼儿无处可逃。
# 渊明无由逃:用“水清无鱼”之意。《大戴礼·子张问入官》:“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谓水太清则鱼不能藏身,人过于苛察,则不能容于众。
"彭泽当此时":彭泽县曾经在古时,
# 彭泽:彭泽县,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
"沉冥一世豪":埋没了陶渊明这盖世英豪。
# 一世豪:陶渊明原有用世之心,志大才高,却被埋没于微官,其《感士不遇赋》云:“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洁己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赋云:“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沉冥:泯灭无迹。
"司马寒如灰":到司马氏手中已衰微非常,
# 司马寒如灰:“司马”二句:按诗意本当为“礼乐卯金刀,司马寒如灰”,意谓汉高祖刘邦命萧何制礼作乐,至司马氏掌天下的晋代,尤其至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末世,礼乐废丧,已如死灰难以复燃。
"礼乐卯金刀":汉室刘姓制作礼乐。
# 卯金刀:为“刘”字。
"岁晚以字行":中年以后陶渊明只用字号,
# 以字行: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更始号元亮":要重振朝纲字号唤作元亮。
# 更始:重新开始,《庄子·盗跖》:“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此指重新恢复礼乐。
"凄其望诸葛":凄怆地缅怀汉相诸葛,
# 凄其望诸葛:南朝宋谢灵运《初发石首城》诗:“怀贤亦凄其”,此化用其意。此形容情绪凄怆。诸葛:指三国时蜀汉宰相诸葛亮。凄其:寒凉。其:词尾。
"肮脏犹汉相":刚直倔强的个性也和他相仿。
# 汉相:即指诸葛亮。,犹:如同。,肮脏:刚直倔强貌。
"时无益州牧":可惜当世没有益州太守刘备,
# 益州牧:指刘备(162-223),字玄德,河北涿县人。东汉末,先后任安喜尉、高唐令等。后为徐州牧。刘备善用贤士良将,得诸葛亮辅佐,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因取荆州,并得刘璋益州(今大多属四川)及汉中。后称帝,建立蜀汉政权。牧:指太守。,时:当世。
"指挥用诸将":能够任用贤才指挥良将,
"平生本朝心":致使渊明平生徒存安邦定国的心愿,
# 本朝心:指匡扶晋室之心。
"岁月阅江浪":却只好把岁月消磨在江湖之上。
"空余时语工":空留下精工的诗篇,
"落笔九天上":好像从九天落笔美妙非常。
# 落笔九天上:化用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笔落惊风雨”句意。九天,极言其高。《孙子·形》:“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向来非无人":从古到今不是没有可敬的人,
# 向来非无人:“向来”二句:《孟子·万章》下:“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是尚友也。”此化用其意。
"此友独可尚":独有渊明最值得交友、景仰。
# 此友独可尚:尚友:上与古人为友。尚:通“上”。
"属予刚制酒":不巧正遇我刚刚戒酒,
# 制酒:止酒,戒酒。,属:适值,恰好。
"无用酌杯盎":因此不能斟杯酒向他献上。
# 杯盎:泛指酒器。盎,一种大腹敛口之盆。,酌:斟酒,此指以酒祭献。,无用:无以。
"欲招千载魂":想要招回他千年以前的灵魂,
"斯文或宜当":这篇文字或许是合适的。
# 斯文:此文,即指此诗。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写陶渊明归隐是因东晋王朝的衰落和礼乐制度的崩坏,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了陶渊明对诸葛亮的敬仰,以及他渴望恢复天下秩序的抱负。
2. 写作手法
用典:使用典故颇多。比如“渊明无由逃”巧用“水清无鱼”的典故,源自《大戴礼·子张问入官》“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指水过于清澈会导致鱼类无法存活,人过于苛求完美则难以获得伙伴,强调待人接物需保持适度宽容,写出陶渊明因正直而无法隐匿,表达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3. 分段赏析
“潜鱼愿深渺,渊明无由逃”以“潜鱼”喻陶渊明归隐之志,深渺的水域象征远离尘世的理想境界。“无由逃”暗指其最终未能彻底超脱现实,语言凝练,揭示隐士的无奈与矛盾。“彭泽当此时,沉冥一世豪”,“沉冥”既指陶渊明任彭泽令时的低调,又暗含其精神境界的深邃。“一世豪”反讽当时权贵,对比中突出陶渊明虽居微职却心怀高洁。“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司马”指司马氏晋朝,“卯金刀”暗指刘裕篡晋。以“寒如灰”喻晋室衰微,“礼乐”沦为篡权工具,历史批判犀利,体现黄庭坚对陶渊明时代背景的了解。“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写陶渊明晚年以“元亮”为字,象征其精神重生。“岁晚”与“更始”形成时间与心灵的对照,揭示乱世中诗人坚守本真的选择。“凄其望诸葛,肮脏犹汉相”“凄其”形容陶渊明对诸葛亮的敬慕,“肮脏”赞其如诸葛亮般忠贞。借古喻今,将陶渊明置于汉末志士传统中,赞扬其高尚人格。“时无益州牧,指挥用诸将”化用诸葛亮辅佐刘禅之典,慨叹陶渊明生不逢时,无明主可效忠。“指挥”二字凸显时代混乱,暗含对刘裕等权臣的贬斥。“平生本朝心,岁月阅江浪”,“本朝心”强调陶渊明对晋室的忠诚,“阅江浪”喻岁月动荡如江水。虚实结合,既写其历经改朝换代的沧桑,又暗喻其心志如江浪中的磐石。“空余时语工,落笔九天上”,“语工”赞陶诗语言精妙,“九天上”喻其境界高远。黄庭坚以书法家眼光评诗,突出陶渊明艺术成就的超凡脱俗。“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转折强调陶渊明的不可替代性。“独可尚”三字斩钉截铁,体现黄庭坚对陶渊明人格与文学的赞扬之情。“属予刚制酒,无用酌杯盎”,“制酒”呼应陶渊明爱酒之典,却言“无用酌杯”,表明自己虽慕其风骨,但时代不同,无法效仿。结尾含蓄,留下对古今差异的深沉思考。“欲招千载魂,斯文或宜当”中“招魂”典出《楚辞》,表达对陶渊明的追慕;“斯文”指此文,与古人精神庄重地对话。
# 黄庭坚喜作诗得名,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自以为工,其实所见之僻也。故旬虽新奇,面气乏浑厚。
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
# 盖言渊明不如潜之为晦,此尤深得先生更名之意。
宋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
# 古人命名,未尝非用意有在。但专就名字上着笔,终近小巧,而铸词有极工处。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
上一篇:宋·黄庭坚《谢王炳之惠茶》
下一篇:宋·黄庭坚《醉落魄·浮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