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生画肥马":韩干画的肥壮马匹,
"立仗有辉光":站立在仪仗中光彩照人。
"戴老作瘦牛":戴嵩画的瘦牛,
"平生千顷荒":一生劳作在千顷荒芜之地。
# 平生:元本、陈刻本作田。
"觳觫告主人":瘦牛颤抖着告诉主人,
"实已尽筋力":实在已经耗尽了体力。
"乞我一牧童":请求给我一个牧童,
"林间听横笛":在林间听他吹奏横笛。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写作手法
对比:“韩生画肥马,立仗有辉光。戴老作瘦牛,平生千顷荒”,将韩干笔下用于仪仗、光彩照人的肥马,与戴嵩所画一生劳作在荒芜之地的瘦牛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瘦牛的艰苦处境,为后文对瘦牛的同情与感慨做铺垫。拟人:“觳觫告主人,实已尽筋力。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把瘦牛当作人来写,它颤抖着向主人诉说已耗尽体力,并请求能有牧童相伴,在林间听笛。通过拟人手法,生动地展现出瘦牛的疲惫与对安宁的渴望,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瘦牛(实则暗指劳动人民)的同情。
2. 分段赏析
诗的前四句“韩生画肥马,立仗有辉光。戴老作瘦牛,平生千顷荒”,诗人开篇便将韩干所画的肥马与戴嵩所画的瘦牛放在一起对比。韩干画的肥马,身姿矫健,站立在仪仗之中,光彩夺目,尽显尊贵。而戴嵩笔下的瘦牛,却一生都在那广袤荒芜的田野中辛勤劳作。这一对比,让瘦牛的艰辛与不公境遇立刻凸显出来,也引发读者对瘦牛命运的关注。后四句“觳觫告主人,实已尽筋力。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诗人赋予瘦牛以人的情感和语言。瘦牛颤抖着向主人倾诉,表明自己实在是已经耗尽了所有的体力,它渴望能有一个牧童,带它到林间去听听悠扬的横笛声,享受片刻的安宁。这几句诗生动地描绘出瘦牛的疲惫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借瘦牛之口,深切地表达出对像瘦牛一样辛苦劳作的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他们所处艰难环境的感慨,使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为深沉、动人。
上一篇:宋·黄庭坚《卜算子·要见不得见》
下一篇:宋·黄庭坚《读谢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