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江南未得霜":江南十月,尚无寒霜,
"高林残水下寒塘":高大林木间,残余的水流缓缓注入寒塘。
"饭香猎户分熊白":猎户家中饭香四溢,正分享着熊脂的美味,
# 熊白:熊背上的白脂,为珍肴美味。
"酒熟渔家擘蟹黄":渔家的美酒已经酿熟,人们正掰开蟹黄品尝。
# 擘:剖开,分开。
"橘摘金苞随驿使":人们摘下金橘,由驿使带走,进贡朝廷,
# 随驿使:指向朝廷进贡。驿使,驿站传送文书等物的使者。,金苞:指金橘。
"禾舂玉粒送官仓":舂出如玉粒般的稻米,源源送往官仓。
# 玉粒:指稻米。
"踏歌夜结田神社":夜晚时分,人们结队集于土神庙前,手拉手踏地而歌,祝贺丰收,
# 田神社:古时农村为祭土地神而举行的一种活动。,踏歌:唐宋时民间有拉手以足踏地为节奏而歌的风俗。
"游女多随陌上郎":那出游的女子们跟随自己心目中的郎君,欢声笑语荡漾在田间小路之上。
# 陌:田间小道。,游女:此指出游的女郎。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歌描绘了江南十月秋景、渔猎人家生活、丰收景象及民俗活动,通过系列画面展现江南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颔联“熊白”与“蟹黄”的色彩对比,雪白与金黄如重彩泼墨,凸显江南物产丰饶,也通过自然景(高林残水)与生活景(猎户分食)的场景对照,层层递进地展现风土人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十月江南未得霜,高林残水下寒塘”选取江南十月独特的物候特征,以“未得霜”点明气候温润,“高林残水”“寒塘”等意象则通过高低错落的景物组合,勾勒出秋日江南清寒而不失灵秀的景致,暗含作者对故乡气候的熟悉与怀念。颔联“饭香猎户分熊白,酒熟渔家擘蟹黄”聚焦渔猎人家的日常生活,“饭香”“酒熟”从嗅觉角度营造温馨氛围,“分熊白”“擘蟹黄”的动作描写则鲜活展现出村民分享美食的热闹场景,“熊白”的雪白与“蟹黄”的金黄形成强烈色彩对比,宛如画卷中浓重的笔触,既凸显江南物产丰饶,又隐含对故乡生活的向往。颈联“橘摘金苞随驿使,禾舂玉粒送官仓”转向丰收景象的刻画,“金苞”以比喻手法状写橘子的饱满金黄,“玉粒”则形象描绘稻米的莹润剔透,“随驿使”“送官仓”在客观叙事中透出农人的劳作场景,整联通过色彩鲜明的物象与有序的社会图景,展现江南秋收的丰饶与秩序。尾联“踏歌夜结田神社,游女多随陌上郎”描绘民俗活动的欢快画面,“踏歌”“结社”展现村民祭祀社神时的歌舞欢腾,“游女随郎”则捕捉到少女与青年相伴出游的浪漫瞬间,动态的场景描写将江南民俗的浪漫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借热闹的乡俗画面寄托了作者身处异乡的思乡之情。
下一篇:宋·黄庭坚《大秀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