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én
rén
shòu
寿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shí
èr
guān
yīn
zhèng
miàn
shuí
lìng
xiàng
dōng
kāi
dìng
zhī
fàn
shén
tōng
céng
jiè
liù
dīng
fēng
tuī
yíng
shuō
bīng
shuāng
mèng
mèi
yàn
wén
zhōng
jīng
cāi
cóng
jīn
xìn
wéi
jié
duàn
sān
qiān
shì
jiè
lái

译文

塔中十二尊观音像皆未朝向正面,​​不知何人使塔门向东敞开。必然知晓是四梵天王的神奇力量,曾驱使六丁神将借风雨之力推移此塔。蚊蝇谈论冰霜,如同梦中呓语般无知,鷃鸟听闻钟鼓声也惊慌猜疑。自此不再盲信《维摩诘经》的教义,​​愿截取三千大千世界纳入己心。

逐句剖析

"十二观音无正面":塔中十二尊观音像皆未朝向正面,

"谁令塔户向东开":​​不知何人使塔门向东敞开。

"定知四梵神通力":必然知晓是四梵天王的神奇力量,

"曾借六丁风雨推":曾驱使六丁神将借风雨之力推移此塔。

"蝇说冰霜如梦寐":蚊蝇谈论冰霜,如同梦中呓语般无知,

"鷃闻钟鼓亦惊猜":鷃鸟听闻钟鼓声也惊慌猜疑。

"从今不信维摩诘":自此不再盲信《维摩诘经》的教义,

# 不:山谷集作一。

"断取三千世界来":​​愿截取三千大千世界纳入己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神移仁寿塔》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南京神移仁寿塔为题材,借佛教建筑探讨人生哲理。首联以“十二观音无正面”暗喻万物虚妄,塔门东开的反常设计引发对神秘力量的思考。颔联借用“四梵神通力”“六丁风雨”等佛教典故,渲染佛法超自然的力量。颈联以“蝇说冰霜”“鷃闻钟鼓”化用《庄子》寓言,通过虫鸟的认知局限,隐喻世人受困于自身视角的狭隘。尾联“不信维摩诘”直抒破除经典束缚的觉悟,“断取三千世界”则彰显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全诗融合禅理与庄学,以凝练语言、多重典故和象征手法,展现诗人超越形相执念、返归本心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十二观音无正面,谁令塔户向东开”,以观音造像的布局特点切入,暗含禅机。佛塔中观音像本应全方位慈悲普度,却“无正面”,凸显佛法超越形相的深意;“塔户向东开”以反问语气,暗示塔门朝向暗合自然规律或神力安排,为后文埋下伏笔。​​颔联​​“定知四梵神通力,曾借六丁风雨推”,运用佛教与道教的双重典故。“四梵”指佛教色界四禅天,象征至高神通;“六丁”为道教中司掌风雨的神将。诗人想象佛塔的建造是梵天以神力驱使六丁风雨推动而成,既赞颂佛塔神异,又以佛道交融的笔法展现超凡脱俗的意境。​​颈联​​“蝇说冰霜如梦寐,鴳闻钟鼓亦惊猜”,视角突转,借微小生灵的感知反衬佛塔的庄严。蝇虫诉说冰霜般肃穆的佛境如梦境般虚幻,小鸟听闻钟鼓梵音亦惊疑不定。诗人以“蝇”“鴳”的渺小迷茫,对比佛法恢弘难测,凸显众生对佛法的敬畏与不解,暗喻世俗认知的局限。​​尾联​​“从今不信维摩诘,断取三千世界来”,化用《维摩诘经》“断取三千大千世界”典故,将诗意推向高潮。维摩诘曾示现神通,截取他方世界置于掌中;诗人却言“不信”,实则以反语强调对此神迹的笃信,仁寿塔的庄严已让他亲证佛法“断取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次韵宋懋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都人盛观翰林公出遨》

下一篇:宋·黄庭坚《行迈杂篇六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