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sòng
mào
zōng
sān
yuè
shí
dào
西
chí
rén
shèng
guān
hàn
lín
gōng
chū
áo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jīn
róng
xiǎo
yīng
biān
chūn
jiāng
shàng
shuǐ
chuán
rén
chē
shēng
xuān
huā
guāng
lóu
yǐng
dào
qíng
tiān
rén
jiān
huà
sān
qiān
suì
hǎi
shàng
kàn
yáng
shí
jiǔ
nián
huán
zuò
áo
tóu
jīng
yǎn
fēng
liú
wén
shǔ
xiān

译文

用金狨装饰的马被系在有晓莺啼叫的地方,这里的场景与春江上的水船相比,另有一番繁华,不是春江上的情景所能比的。人们的话语声和车马的声音,与演奏的法曲交织在一起,喧闹非凡,花朵的光彩和楼阁的倒影倒映在晴朗的天空下,美丽动人。人世间(丁令威化鹤归来)已经过去了三千年,苏武在北海牧羊长达十九年一样,暗示着时光的漫长和世事的变迁。作为这次出游的领头人,其风采让世俗之人惊叹,那风流的文采和卓越的才华当属像苏轼这样的 “苏仙” 啊。

逐句剖析

"金狨系马晓莺边":用金狨装饰的马被系在有晓莺啼叫的地方,

"不比春江上水船":这里的场景与春江上的水船相比,另有一番繁华,不是春江上的情景所能比的。

"人语车声喧法曲":人们的话语声和车马的声音,与演奏的法曲交织在一起,喧闹非凡,

"花光楼影倒晴天":花朵的光彩和楼阁的倒影倒映在晴朗的天空下,美丽动人。

"人间化鹤三千岁":人世间(丁令威化鹤归来)已经过去了三千年,

"海上看羊十九年":苏武在北海牧羊长达十九年一样,暗示着时光的漫长和世事的变迁。

"还作遨头惊俗眼":作为这次出游的领头人,其风采让世俗之人惊叹,

"风流文物属苏仙":那风流的文采和卓越的才华当属像苏轼这样的 “苏仙” 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宋懋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都人盛观翰林公出遨》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七言律诗。“次韵”是和诗的一种方式,即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此诗创作于某次众人三月十四日到西池游玩之际,当时都人盛观翰林公出游的热闹场景。诗中描绘了西池出游时的热闹繁华之景,同时运用典故,借古喻今,表达了对翰林公(很可能是苏轼,因其曾任翰林学士且以风流文采著称)的赞美之情,也蕴含着对时光和人生的感慨。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注重用典、讲究句法,这首诗也体现了他的诗歌创作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次韵宋懋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都人盛观翰林公出遨》首联“金狨系马晓莺边,不比春江上水船”:“金狨系马晓莺边”描绘了一幅富贵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用金狨装饰的马被系在有晓莺啼叫的地方,展现出出游的奢华和热闹氛围。“不比春江上水船”将西池边的场景与春江上的水船进行对比,强调西池出游的独特和繁华,不是春江上的情景所能比拟的,为后文进一步描写西池出游做铺垫。颔联“人语车声喧法曲,花光楼影倒晴天”:此联生动地展现了西池出游时的热闹场景。“人语车声喧法曲”,人们的欢声笑语、车马的声音与演奏的法曲交织在一起,喧闹非凡,突出了现场的热闹氛围。“花光楼影倒晴天”则描绘了美丽的景色,花朵的光彩与楼阁的倒影在晴朗的天空下相映成趣,给人以美的享受,视听结合,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颈联“人间化鹤三千岁,海上看羊十九年”:这一联运用典故,引发对时光和人生的感慨。“人间化鹤三千岁”暗示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化无常;“海上看羊十九年”以苏武牧羊的典故,表达一种坚守和岁月的沧桑。这两句看似与出游场景无关,实则为尾联对翰林公的赞美做了情感和意境的铺垫,暗示翰林公也有着历经岁月却依然不凡的品质。尾联“还作遨头惊俗眼,风流文物属苏仙”:“还作遨头惊俗眼”写翰林公作为这次出游的领头人(遨头),其风采让众人惊叹,吸引了世俗的眼光。“风流文物属苏仙”则点明翰林公很可能是苏轼(“苏仙”),高度赞美了他的风流文采和卓越才华,认为他是文化和风流的代表,表达了诗人对其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赠谢敞王博喻》

下一篇:宋·黄庭坚《题神移仁寿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