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ín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chéng
zhōng
é
méi
pèi
xiǎng
shān
shān
yīng
huā
qián
nòng
yuè
xià
tán
cháng
sān
rào
duǎn
wàn
rén
kàn
wèi
cháng
róng
nài
hán

译文

城中有个眉毛细长的女子,身上的玉饰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在花前逗弄鹦鹉,在月下弹奏琵琶。唱起歌来,悠扬的歌声三日不绝,跳起舞来,万人争相观看。这样的情景是不会长久的,荷花再美也难逃三冬的严寒。

逐句剖析

"城中蛾眉女":城中有个眉毛细长的女子,

"珂佩响珊珊":身上的玉饰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

# 珊珊:玉石珠珮碰撞发出的声音。,佩:佩饰,系在衣带上作装饰用的玉。

"鹦鹉花前弄":在花前逗弄鹦鹉,

# 花前:一作“花间”。

"琵琶月下弹":在月下弹奏琵琶。

"长歌三日绕":唱起歌来,悠扬的歌声三日不绝,

# 长歌三日绕:《列子·汤问》记载:“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说的是当时著名歌唱家韩娥的歌声就达到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境界。根据《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三十五岁时,因为鲁国内乱出奔齐国,听到王宫的韶乐演奏,十分欣赏,赞美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这里说“三月响”合两则典故极力形容歌声的美妙。三日绕:歌声三天不绝。

"短舞万人看":跳起舞来,万人争相观看。

# 短舞:节奏很快的舞蹈。

"未必长如此":这样的情景是不会长久的,

"芙蓉不耐寒":荷花再美也难逃三冬的严寒。

# 芙蓉:指荷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吟》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描绘城中女子的生活为主题,展现了女子佩戴着叮当作响的珂佩,于花间逗弄鹦鹉,在月下弹奏琵琶,其长歌能绕梁三日,短舞引得万人观看的繁华场景。写作手法上,运用白描手法,简洁勾勒出女子生活的画面,同时在结尾处“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运用象征手法,以芙蓉不耐寒象征女子的繁华生活难以长久,蕴含哲理。首联和颔联“城中蛾眉女,珂佩响珊珊。鹦鹉花间弄,琵琶月下弹”生动描绘女子外在形象与生活情趣;颈联“长歌三日绕,短舞万人看”突出其才艺出众;尾联笔锋一转,点明繁华易逝。全诗语言质朴,却蕴藉深刻,虽描写了女子的生活场景,却意在引发人们对世事无常的思考,以小见大,富有韵味,体现了寒山诗歌独特的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杂吟》是寒山所写。他长期居于天台山寒岩,诗多写刻于山石竹木之上。其创作此诗,是鉴于对人情世态的观察与感悟,欲借诗进行讽喻。寒山作为贞观(一说大历)时代的诗僧,经历了世间的种种现象,凭借自身对世事的洞察,以明白如话且富哲理性的语言,创作了诸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人生哲理的诗作,《杂吟》便是其中讽喻人情世态的典型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杂吟》是唐代寒山创作的一首诗,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歌通过对一些生活现象、人生感悟的描述,体现了寒山对世事、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其独特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借生活中的种种景象写出了对世间百态的洞察以及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寻。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通过前四句对歌女繁华生活的细致描绘(珂佩、鹦鹉、琵琶、歌舞)与后四句“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的冷峻转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美好事物的短暂易逝。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用“珂佩珊珊”“长歌绕梁”的热闹场景反衬末句“芙蓉不耐寒”的凄凉感,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象征:尾句“芙蓉不耐寒”以芙蓉象征青春与美好,其畏寒特性隐喻红颜易老、盛景难持的哲理,深化主题。

3. 分段赏析

开篇“蛾眉艳晓月,珠佩弄春风。”两句,以“蛾眉”点出女子美貌,“珠佩”描绘其全身珠光宝气,“弄春风”搭配“珊珊”的佩玉声,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展现一位城中美女的花容月貌与华贵盛妆,极力渲染荣华富贵场面。“画楼红粉妆,金鞍白马嘶。”三四句分写其早晚生活,白天于自家花园对花逗弄鹦鹉,尽显富贵闲雅;夜晚在幽美月光下弹奏琵琶,悠然自得。“歌舞临前阁,风吹箫管声。”五六句刻画其社交活动,每逢宴会,无论长歌还是短舞,都令众人陶醉、倾羡,突出其出众才艺。尾联“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以“芙蓉不耐寒”作比,生动形象地告诫人们一切美好事物都难以长久,揭示生死轮回、盛衰兴替的自然规律,言近旨远,兼具讽时警世与阐扬佛家哲理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谢送宣城笔》

下一篇:宋·黄庭坚《观化十五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