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变样蹲鸡距":宣城的笔改变样式,笔杆挺直如鸡距,
# 蹲:山谷集校:一作尊。
"诸葛名家捋鼠须":诸葛制笔名家选取如鼠须般的笔毫。
# 捋:原校:草书本作拔。山谷集校:一作将。
"一束喜从公处得":一束好笔欣喜地从您那里得到,
"千金求买市中无":花费千金想买,集市上也没有。
"漫投墨客摹科斗":姑且把它给文人墨客临摹科斗文,
"胜与朱门饱蠹鱼":胜过给富贵人家让蛀虫蛀蚀。
"愧我初非草玄手":惭愧我原本不是擅长著述的人,
"不将闲写吏文书":不会用它随便写官吏的文书。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答谢题材诗。介绍了黄庭坚收到友人所赠宣城笔后创作此诗的缘由,描绘了宣笔以鸡距为杆、鼠须为毫的精致模样及诸葛氏制笔技艺,体现了宣笔在当时千金难求的珍贵,营造了文人获赠珍品的欣喜氛围,表达了对友人赠笔的感激及对宣笔品质的赞叹。
2. 写作手法
比喻:“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须”,用“鸡距”比喻笔杆挺直的样子,用“鼠须”比喻笔毫的精细,形象写出宣笔的制作精良。用典:“愧我初非草玄手”,巧用“草玄”典故,典故原指汉代学者扬雄曾潜心撰写《太玄经》,这部著作耗费他大量心血,后世便以“草玄手”来代指那些擅长从事著述写作的人,作者在诗中引用这一典故,是借此表达自谦之意,表明自己并非像扬雄那样擅长著述的人,同时也暗示自己不会用这支珍贵的宣城笔去书写繁杂的吏务文书。对比:以“市中无”对“公处得”,“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通过市场上千金难买与从友人处轻易获得的对比,突出馈赠之谊的可贵和笔的稀缺。
3. 分段赏析
“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须”:此句描写宣笔的制作与材质。“鸡距”生动写出笔杆挺直如雄鸡后爪的样子,“鼠须”形象表现笔毫如黄鼠狼尾毛般精细。同时点出诸葛氏制笔名家,既展现宣笔工艺精湛,也暗含对制笔技艺的赞叹。“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前句直接抒发获赠宣笔的喜悦,“喜”字直白流露情感;后句说这样的笔在市场上即便花千金也买不到,与前句对比,既突出宣笔珍贵,又凸显友人馈赠的情谊深厚。“漫投墨客摹科斗,胜与朱门饱蠹鱼”:意思是将笔给文人墨客临摹古文字,远胜过放在富贵人家让蛀虫蛀蚀。通过对比,表明作者认为笔应被文人使用才得其所,体现对宣笔的珍视和对其价值的认可。“愧我初非草玄手,不将闲写吏文书”:作者以“草玄手”自谦并非擅长著述之人,又说不会用这好笔随便写官府文书。既表达自谦,也暗示不会随意浪费这珍贵的笔,进一步体现对赠笔的重视。
上一篇:宋·黄庭坚《登南禅寺怀裴仲谋》
下一篇:宋·黄庭坚《杂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