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huì
kuàng
qiū
zhī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shào
cái
huá
jiē
guì
yóu
lǎo
lái
zhōng
héng
qiū
wèi
yīng
bái
shuāng
cǎo
jiàn
dān
shā
jiàn
tóu
jīn
chéng
sàng
jiā
gǒu
jūn
zǎo
zuò
chuān
zhōu
hàn
jiā
zōng
miào
yīng
líng
zài
dìng
shì
hán
làng
chóu

译文

年少的时候凭借才华与显贵之人交往,年老之后忠诚正义之气豪迈不凡。不应让白发如同经霜的衰草,没见到那丹砂就像箭头一样。看我如今就像无家可归的丧家之犬,期望您早日成为能渡人过河的船只。朝廷的祖先英灵尚在,想来是我这寒微的读书人白白地忧愁罢了。

逐句剖析

"少日才华接贵游":年少的时候凭借才华与显贵之人交往,

"老来忠义气横秋":年老之后忠诚正义之气豪迈不凡。

"未应白发如霜草":不应让白发如同经霜的衰草,

"不见丹砂似箭头":没见到那丹砂就像箭头一样。

"顾我今成丧家狗":看我如今就像无家可归的丧家之犬,

"期君早作济川舟":期望您早日成为能渡人过河的船只。

"汉家宗庙英灵在":朝廷的祖先英灵尚在,

"定是寒儒浪自愁":想来是我这寒微的读书人白白地忧愁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德孺惠贶秋字之句》是宋代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围绕着诗人对自身经历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期望。内容上,先回忆年少时与贵游交往展现才华,到老来仍忠义满怀,接着感慨自己如今的落魄,希望友人能早日成为济世之才,同时相信国家有宗庙英灵护佑,自己不应徒自忧愁。该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个人经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展现出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国家、人生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1103年,五十九岁的黄庭坚因“元祐党争”,被贬至鄂州(今武汉)之地。诗里“丧家狗”,一方面化用《史记·孔子世家》“累累若丧家之狗”典故,另一方面暗合诗人遭贬后困顿的政治处境。而第六句“济川舟”,援引《尚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的政治寓意,传递出对友人范德孺的政治寄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偶:“未应白发如霜草,不见丹砂似箭头”:“未应”对“不见”,表意语气相衬;“白发”对“丹砂”,事物意象对照;“如霜草”对“似箭头”,比喻结构一致,形成视觉与触觉的通感对比,凸显对容颜、追求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首联“少日才华接贵游,老来忠义气横秋”,对仗工整,回顾往昔,诗人自述年少时凭借出众才华得以与显贵交游,展现出曾经的意气风发;又言年老后依然秉持忠诚正义,豪迈之气不减,“气横秋”三字形象地凸显出诗人老当益壮的精神风貌与坚定的人生信念。颔联“未应白发如霜草,不见丹砂似箭头”,以“白发”“霜草”比喻岁月流逝带来的衰老,以“丹砂”“箭头”暗示心中的追求与志向,诗人感叹不应任由岁月将自己催老,却又遗憾未能实现心中目标,委婉地表达出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无奈与不甘。颈联“顾我今成丧家狗,期君早作济川舟”,运用对比与比喻,将自己比作“丧家狗”,生动地描绘出当下落魄失意的处境,而对友人则满怀期望,希望对方能如“济川舟”般成为济世之才,既饱含着诗人对自身境遇的自嘲,又寄托着对友人的深切期许。尾联“汉家宗庙英灵在,定是寒儒浪自愁”,将目光投向朝廷,坚信国家祖先英灵护佑,认为自己这寒微书生不过是白白忧愁罢了,表面看似自我宽慰,实则在无奈中仍暗含着对时局的关切与自己无法施展抱负的苦闷,全诗情感跌宕起伏,通过今昔对比、精妙比喻等手法,深刻地展现出诗人复杂的心境与真挚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再次韵寄子由》

下一篇:宋·黄庭坚《送酒与周法曹用前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