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送一生惟有":结束我的一生只需要这一件事,
# 断送一生惟有:“断送”二句:韩愈《遣兴》:“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又韩愈《赠郑兵曹》诗:“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万事无过酒。”断送,犹言度过。破除:亦指度过、消磨之意。此二句以集句歇后“酒”字。断送:犹言度过。
"破除万事无过":要解决世间的所有烦恼也莫过于此。
# 破除:亦指度过、消磨之意。
"远山横黛蘸秋波":远处的青山如同女子眉黛般青翠,仿佛蘸着秋天的水波。
# 秋波:眼波,此写敬酒女子的眉眼神情。,蘸:原意为物体沾染液体。,远山横黛:指眉毛。
"不饮旁人笑我":我不喝酒,周围的人嘲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花朵因无人欣赏而显得憔悴无力,
# 等闲:无端。
"春愁没处遮拦":春天的忧愁无处不在,无法掩盖。
# 遮拦:排遣。,没:一作无。
"杯行到手莫留残":当酒杯递到手中时不要剩下。
# 杯行到手莫留残:语出庾信《舞媚娘》诗:“少年惟有欢乐,饮酒那得留残。”
"不道月斜人散":不说月亮已经偏斜,人们也都散去了。
# 不道:犹不思,不想。此为反辞,谓“何不思”。
"老夫既戒酒不饮":我既然戒了酒就不喝了,
"遇宴集":在筵席上大家都在喝,
# 宴集:宴集:宴饮集会。
"独醒其旁":我一个人在看。
"坐客欲得小词":在座的客人要我填首小词,
# 坐客:座上的客人。坐,通“座”。
"援笔为赋":我就提笔来写。
# 援笔:执笔,提笔。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抒怀诗,写于作者被贬谪至黔州之后。作品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在被贬后内心的苦闷与忧愁,并流露出欲借酒消愁的情绪,展现了其豁达不羁、随性洒脱的情怀。全词语言质朴自然,巧妙地将通俗易懂的表达与高雅的艺术追求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灵活运用成语典故、化俗为雅的深厚文学功底。通过这种独特的风格,作者不仅传达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赋予了作品更为广泛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通过描绘宴会中的欢乐场景,“远山横黛蘸秋波”,与作者个人的孤独和清醒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诗中淡淡的哀愁与孤寂之感。化用:在这首词中,“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两句化用了韩愈的诗句,通过去掉“酒”字,巧妙地形成了对仗句式,并且保留了原句中的哲理意味15。这种方式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使得作品具有更深的文化底蕴。
3. 分段赏析
《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上片以“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这两句破空而来的议论起始,一改传统词作的婉转风格。此对仗句浓缩了作者历经沧桑后所生发的深沉感慨,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既出奇制胜又带有些许诙谐玩世的情趣。这里巧妙地化用了韩愈《遣兴》中的“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以及《赠郑兵曹》中的“破除万事无过酒”。苏轼将这两句诗精心组织,转化为一对工整的对偶句,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和点石成金的手法。“远山横黛蘸秋波”一句描绘了宴席间歌女的情态,其中“蘸”字用得尤为精妙,仿佛勾勒出一幅黛色远山傍水而卧的画面,唤起人们对女子眉眼盈盈的美好联想。尽管有宾客与歌女劝酒,但因作者戒酒不饮,故以“不饮旁人笑我”收束上片。下片则从“不饮”转向“劝饮”,这一转变源于对花伤春的情感。前两句“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前者描述群花凋零如病躯般脆弱,“等闲”意指“无端”,这显然是在描绘暮春时节花朵衰败之景;后者表达了春愁难以排遣的无奈之情,“遮拦”即为“排遣”之意。所谓的“春愁”不仅仅是指对春天逝去的感伤,更蕴含着作者在宦海沉浮中积累下来的忧愁、抑郁及不满。因此,紧接着便是“杯行到手莫留残”的劝酒之语,鼓励人们开怀畅饮,尽享此刻欢愉。这句话同样是对韩愈诗句的化用,而“留残”则是借鉴自庚信六言诗《舞媚娘》中的“饮酒那得留残”。最后以“不道月斜人散”作结,这里的“不道”可以理解为“何不思”、“何不想”,意在提醒人们不要忘了月斜人散后的孤寂,珍惜当前相聚共饮的美好时光。
4. 作品点评
《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这首词深刻地感慨了世事与人生,既带有诙谐玩世的情趣,又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愁闷与抑郁,令人回味无穷。其语言直白易懂,然而词意却充满转折,巧妙地运用成语典故,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通过这种精妙的手法,作品不仅传达了表面的意义,更深入地揭示了作者心灵深处的隐痛,使得整首词在表达情感上显得尤为真挚动人,值得细细品味。每一个转折和典故的应用都增添了词的层次感和深度,使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上一篇:宋·黄庭坚《春近四绝句(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