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经雨压尘沙":蒙蒙细雨冲洗了亭台楼阁,压实了原先飞扬的尘沙,
# 压尘沙:指雨后尘沙飞扬不起。,亭台:原作亭,据山谷集改。
"春近登临意气佳":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走近,我登上高台远眺,意气倍佳。
# 意气佳:心情极好。,登临:即登临亭台。
"更喜轻寒勒成雪":更使人高兴的是,还没到春天,这阵阵轻寒终于酿成漫天飞雪,
# 勒:在这里有酝酿、挽勒之意。,轻寒:残冬时的轻微寒气。
"未春先放一城花":仿佛把洁白的花朵向满城飘洒。
# 花:指雪花。,未春:没到春日。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对残冬的雪景表达了更深的喜爱以及对春天的热切期盼和喜悦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未春先放一城花”中的比喻,将雪景比作春日的花朵,既展现了雪景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切期盼。拟人:“更喜轻寒勒成雪”中的“勒”字,赋予了轻寒以生命力,仿佛它在特意留住冬天的雪景。
3. 分段赏析
开篇“亭台经雨压尘沙”,七个字巧妙地勾勒出一幅雨后初晴、亭台洁净的画面。其中,“压”字尤为传神,既表现了雨水冲刷后亭台的洁净,又隐含了诗人对雨后清新空气的喜爱和雨后世界的宁静美好。“春近登临意气佳”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登临亭台时的愉悦心情。春天将至,万物复苏,诗人在这美好的时节里登高望远,意气风发,心情自然无比舒畅。这里的“春近”不仅点明了季节,更与诗题相呼应,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后两句“更喜轻寒勒成雪,未春先放一城花”,则是诗人对残冬雪景的深情赞美。诗人用“更喜”二字,表达了他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巧妙地承接了上文的“意气佳”。这里的“勒”字,赋予了轻寒以人的意志,仿佛它是故意要留住这场雪,为冬天增添一份美丽。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既增添了诗的趣味性,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悟。“未春先放一城花”一句,则是诗人以雪喻花,将雪景描绘得如同春花般绚烂。这种比喻不仅新颖独特,而且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它让人们仿佛看到了春天的脚步已经悄然临近,整个城市都被美丽的雪景所装点,如同春花盛开一般。这种以冷景写暖意的写法,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向往和热爱。这首诗以其细腻的观察、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早春时节的美好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愉悦心情。
4. 作品点评
《春近四绝句(其二)》全诗情景交融,诗人的喜悦之情与所描绘的景物紧密相连。无论是雨后的亭台、城中的雪景,还是诗人的内心感受,都充满了生动的情感色彩。诗人没有静止地描绘景物或抒发情感,而是随着自然景色的变化,使情感色彩不断加深,从而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氛围和艺术感染力。
# 这四首诗饶有唐韵。清新流丽,情韵悠扬。与黄氏后来的那些以苍劲朴老、思理隽永的成熟期绝句风格确乎不同。说这四首诗是“唐风”而非典型的“宋调”,主要标志是不避常境常语。宋人认为中晚以降,诗体近圆熟,并且仅是露写物象之美而缺少思理和义味,所以追求与意理同生、独出迥异的诗境,而对于历来诗人作熟了的那些诗中熟境如春夏秋冬之咏、体物缘情之格则多所扬弃。《春近》四绝却是典型的熟习之题。其中如雨、雪、梅、柳,都是习常的形象。诗中寄托之意少,咏物之意多。从句法章法来看,也不同于黄氏绝句常见的奇拗、朴老的句法,不用“草蛇灰绳”式的章法,而是用纯熟平易的体格。起承转合,俱合常调。
现代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志熙《活法为诗:江西诗派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