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ǎo
huàn
huā
yǐn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shí
liú
luò
jǐn
guān
chéng
rén
zuò
yǐn
yǎn
wéi
qīng
fáng
西
jié
máo
bǎi
huā
tán
shuǐ
zhuó
guān
yīng
wèi
xīn
zhàn
kōng
pán
xiōng
zhōng
shū
wàn
juàn
tàn
dào
huáng
qián
lùn
shī
wèi
jué
guó
fēng
yuǎn
gān
zhēng
róng
àn
xiàn
líng
wéi
quǎn
lǎo
zhì
qiě
yǎn
qián
mèi
piāo
líng
xiāng
jiàn
gōng
zhēn
rén
yuán
wēng
yǒu
kěn
lín
lín
jiā
yǒu
jiǔ
yāo
jiē
niǎo
lái
xiāng
qīn
huàn
huā
jiǔ
chuán
sàn
chē
qiáng
zhǔ
kàn
táo
zōng
wén
shǒu
jiā
zōng
luò
jiǎn
tuó
zuì
yuàn
wén
jiě
ān
tuō
dōu
móu
lǎo
yòng
qiān
hóu
zhōng
yuán
wèi
píng
ān
bào
zuì
méi
cuán
wàn
guó
chóu
shēng
xiāo
qiáng
fěn
luò
píng
shēng
zhōng
jīn
ér
shī
jiǎo
yóu
kǒng
xǐng
lái
yǒu
xīn
zuò
cháng
shǐ
使
shī
rén
bài
huà
jiān
jiāo
xián
qiān

译文

杜甫流落到锦官城中,老朋友严武做大官,对他照顾得很好。在碧鸡坊西面修建了茅屋,在百花潭的水中洗濯帽缨子。杜甫脱下的旧衣裳未补好,新衣裳又绽裂了,他虽然生活贫困不堪,却有着出众的才华,胸中存有万卷书。他努力寻求治国的大道,真的要超越到伏羲氏之前,他所写的诗歌,借鉴吸收了《诗经》的精髓,与国风的风格十分接近。自从安史之乱,干戈四起,天下到处兵荒马乱,杜陵韦曲在兵劫之后,已经难以听到鸡犬之声。安史之乱后,亲人四离,现如今年迈的妻子、幼小的儿子都和杜甫在一起,但其他亲人,杜甫的弟弟、妹妹四散在外,飘零他乡,难以相见。杜甫真是乐观平易,很合人们的心意,因而菜农、渔夫都愿意和他结为邻居。邻居家每有美酒,都邀请杜甫过去相饮,他每次都应邀而去,而且与鱼鸟相亲,乐在其中。登上浣花溪的酒船,遣散开随从的车马,我们在野外墙边欣赏不知主人的桃李。他的儿子宗文在家守家,另一个儿子宗武相随搀扶着他,日落时分,杜甫因为喝醉由一匹驽钝的毛驴驮着回家。希望战士们早日解下马鞍脱去头盔,而自己也不需要高官做。没有得到中原平安的消息的杜甫,即便是在醉中也皱起眉头,为国家发愁。绘在生绡上的图画挂在墙头,粉墨零落,杜甫一生忠义,现在已经不复得见了。杜甫醉酒之后,儿子在旁唤不醒来,驴子也停下了脚步,都恐怕唤醒诗人,诗人又要作新诗。如果是后世的诗人,一定会顶礼膜拜这幅生动的画面,但要继承杜甫的精神那就困难了。

逐句剖析

"拾遗流落锦官城":杜甫流落到锦官城中,

# 锦官城:指成都。汉时有专门管理织锦的官府,其故址在今城南百花潭一带。,拾遗:安史之乱中,杜甫由京城长安奔凤翔,肃宗拜为左拾遗。

"故人作尹眼为青":老朋友严武做大官,对他照顾得很好。

# 故人:此指严武。他是杜甫老友严挺之的儿子,又是肃宗朝的同僚。

"碧鸡坊西结茅屋":在碧鸡坊西面修建了茅屋,

# 碧鸡坊西结:草书作浣花溪边筑。

"百花潭水濯冠缨":在百花潭的水中洗濯帽缨子。

# 水:草书作底。,百花潭:即浣花溪,指成都万里桥西锦江上游的一段。

"故衣未补新衣绽":杜甫脱下的旧衣裳未补好,新衣裳又绽裂了,

"空蟠胸中书万卷":他虽然生活贫困不堪,却有着出众的才华,胸中存有万卷书。

# 空蟠:原校:一作峥嵘。空,草书作独。

"探道欲度羲皇前":他努力寻求治国的大道,真的要超越到伏羲氏之前,

# 探:草书作谭。

"论诗未觉国风远":他所写的诗歌,借鉴吸收了《诗经》的精髓,与国风的风格十分接近。

"干戈峥嵘暗宇县":自从安史之乱,干戈四起,天下到处兵荒马乱,

# 干戈峥嵘:原校:一作终风且霾。干戈,盾和戈。峥嵘,本指山峰高竣,此借言兵戈耸立。

"杜陵韦曲无鸡犬":杜陵韦曲在兵劫之后,已经难以听到鸡犬之声。

"老妻稚子且眼前":安史之乱后,亲人四离,现如今年迈的妻子、幼小的儿子都和杜甫在一起,

# 且:草书作但。

"弟妹飘零不相见":但其他亲人,杜甫的弟弟、妹妹四散在外,飘零他乡,难以相见。

"此公乐易真可人":杜甫真是乐观平易,很合人们的心意,

# 乐易:易于相处。易,草书作逸。

"园翁溪友肯卜邻":因而菜农、渔夫都愿意和他结为邻居。

# 园:草书作田。

"邻家有酒邀皆去":邻居家每有美酒,都邀请杜甫过去相饮,他每次都应邀而去,

# 去:草书作出。自注:《庄子》:井蛙不可以语于道。

"得意鱼鸟来相亲":而且与鱼鸟相亲,乐在其中。

# 得意鱼鸟来相亲:自注:《世说》: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不(《世说·言语》林木作林水,无不字)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浣花酒船散车骑":登上浣花溪的酒船,遣散开随从的车马,

# 酒船:草书作江楼。

"野墙无主看桃李":我们在野外墙边欣赏不知主人的桃李。

# 野墙无主看桃李:自注:杜诗: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又云:桃花一簇问无主。无主看,草书作烂漫列。

"宗文守家宗武扶":他的儿子宗文在家守家,另一个儿子宗武相随搀扶着他,

# 宗文守家宗武扶:自注:老杜云: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又有示宗文、宗武两诗,《宗武生日》诗注云:宗武,小字骥子。陈无己《和饶节咏周昉画李白真》诗云:君不见浣花老翁醉骑驴,熊儿捉辔骥子扶。金华仙伯哦七字,好事不复千金摸。谓此也。金华,谓山谷。宗文、宗武,杜甫的两个儿子。

"落日蹇驴驮醉起":日落时分,杜甫因为喝醉由一匹驽钝的毛驴驮着回家。

"愿闻解鞍脱兜鍪":希望战士们早日解下马鞍脱去头盔,

# 愿闻解鞍脱兜鍪:自注:《书·太甲(当作《说命》)》惟甲胄起戎,注:甲,铠;胄,兜鍪也。《汉·韩延寿传》被甲鞮鍪,注:即兜鍪也。退之诗:边封脱兜鍪。解鞍脱,草书作干戈解。

"老儒不用千户侯":而自己也不需要高官做。

# 老儒不用千户侯:自注:老杜《忆昔》云:老儒不用尚书郎。乐府《木兰歌》:木兰不用尚书郎。用,草书作愿。

"中原未得平安报":没有得到中原平安的消息的杜甫,

# 中原未得平安报:自注:杜诗:夕烽来不近,每日报平安。报,草书作信。

"醉里眉攒万国愁":即便是在醉中也皱起眉头,为国家发愁。

# 醉里眉攒万国愁:自注:《庐阜杂记》:远法师结白莲社,以书招渊明造焉,远勉以入社,陶攒眉而去。醉里眉攒,原校:一作清扬之间。眉攒,紧蹙双眉。

"生绡铺墙粉墨落":绘在生绡上的图画挂在墙头,粉墨零落,

# 墙:草书作壁。

"平生忠义今寂寞":杜甫一生忠义,现在已经不复得见了。

"儿呼不苏驴失脚":杜甫醉酒之后,儿子在旁唤不醒来,驴子也停下了脚步,

"犹恐醒来有新作":都恐怕唤醒诗人,诗人又要作新诗。

"常使诗人拜画图":如果是后世的诗人,一定会顶礼膜拜这幅生动的画面,

"煎胶续弦千古无":但要继承杜甫的精神那就困难了。

# 煎胶续弦千古无:自注:东方朔《十洲记》:煮凤喙、麟角,合煎作胶,名为续弦胶。《博物志》:汉武时,西海国献胶五两,以付外库。馀半两,使者佩以自随。后从帝射于甘泉。帝弓弦断,西使乞以所馀胶续之,弦遂相著,使力士各引一头,终不相离。因名续弦胶。杜诗:麟角凤嘴世莫辨,煎胶续弦奇自见。杜牧之《读韩杜》云: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煎山谷集作神,千古,草书作古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老杜浣花溪图引》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作品以杜甫浣花溪草堂生活为背景,通过精妙的艺术构思,生动再现了诗圣杜甫的精神风貌。诗中巧妙化用杜甫原句,既展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又深刻揭示了其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全诗以画入诗,以诗写人,将杜甫的文人风骨与家国情怀熔铸于尺幅之间,体现了黄庭坚对杜甫人格与诗艺的崇高礼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诗创作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是黄庭坚在鉴赏《浣花溪图》这一画作后,以诗歌艺术形式再现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草堂时期生活图景的精心之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展现了杜甫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题画诗,通过细腻的艺术想象和精妙的诗语重构,生动再现了杜甫寓居成都时期的生活图景与精神世界。诗人以画意为媒介,不仅成功塑造了杜甫作为“诗圣”的崇高形象,更深刻展现了其“穷年忧黎元”的爱国情怀。全诗将视觉艺术转化为语言艺术,实现了对杜甫人格魅力的诗意礼赞。

2. 分段赏析

开篇以“锦官城”“碧鸡坊”“百花潭”等成都地标,勾勒杜甫流寓草堂的生存境遇。“故衣未补新衣绽”与“胸中书万卷”形成物质匮乏与精神富足的强烈对比,凸显其安贫乐道的文人风骨。黄庭坚在此化用杜诗“濯缨”典故,暗喻杜甫坚守高洁品格。“干戈峥嵘”转入时代背景描写,通过“杜陵无鸡犬”的荒凉与“弟妹飘零”的亲情离散,折射安史之乱的社会创伤。而“园翁溪友”“鱼鸟相亲”的闲适场景,则形成乱世中诗意栖居的张力。此段可见黄庭坚对杜甫“诗史”特质的深刻把握。以“蹇驴驮醉”的意象,刻画杜甫醉中仍“眉攒万国愁”的神态。其中“解鞍脱兜鍪”的武将形象与“老儒”身份并置,突出其“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情怀。此段最能体现黄庭坚“以故为新”的创作理念,多处暗用杜诗原句。结尾回归题画主题,“生绡粉墨”与“忠义寂寞”形成视觉与精神的对话。末句“煎胶续弦”以奇绝比喻,既赞画作传神,更颂杜甫精神不朽。王世贞评此段“力欲求奇,然是公最合作语”,恰指黄庭坚将江西诗派技法与杜甫精神完美融合。全诗通过“观画—写人—抒怀”三重递进,既完成对杜甫形象的立体塑造,也体现了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的诗学主张。现存故宫的草书卷本,更使诗作成为文学与书法双绝的艺术珍品。

3. 作品点评

黄庭坚在这首题画诗中,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再现了《浣花溪图》的意境,成功塑造了诗圣杜甫的崇高形象。诗人巧妙运用“无一字无来处”的创作理念,大量化用杜甫原句,既体现了江西诗派的创作主张,又精准刻画了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品格。明代文豪王世贞在《弁州山人四部稿》中评价此诗“力欲求奇,然是公最合作语”,充分肯定了黄庭坚通过醉态描写展现杜甫家国情怀的艺术成就。全诗以深厚的理解力和高超的表现力,将杜甫“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之心展现得入木三分,堪称解读杜甫精神世界的知音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其二)》

下一篇:宋·黄庭坚《追和东坡壶中九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