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ài
shǒu
zhāo
sàn
zhì
zhèng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gāo
huǒ
jiān
áo
wàng
zāi
jiù
yīn
xìn
míng
zāi
gōng
míng
guì
liǎng
jiǎo
xiǎn
jiān
nán
jiǔ
bēi
bǎi
guān
lái
shēn
shì
huàn
wàn
zhēng
chù
shǒu
xiān
huí
xiōng
zhōng
yuán
yǒu
bìng
zhě
táo
qián
guī
lái

译文

人生如膏火般煎熬,灾祸常无端降临,退隐于幽静处,形迹消散,方显智慧通达。功名如蜗牛角上的争斗般渺小,富贵转瞬即逝,人生险阻艰难,不过一杯浊酒,尽可一饮而尽。细观肉体,不过虚幻泡影,众人争逐名利时,智者早已转身离去。心中自有不染尘埃的清明,且学陶渊明,拂衣归隐,笑对尘世。

逐句剖析

"膏火煎熬无妄灾":人生如膏火般煎熬,灾祸常无端降临,

"就阴息迹信明哉":退隐于幽静处,形迹消散,方显智慧通达。

"功名富贵两蜗角":功名如蜗牛角上的争斗般渺小,富贵转瞬即逝,

"险阻艰难一酒杯":人生险阻艰难,不过一杯浊酒,尽可一饮而尽。

"百体观来身是幻":细观肉体,不过虚幻泡影,

"万夫争处首先回":众人争逐名利时,智者早已转身离去。

"胸中元有不病者":心中自有不染尘埃的清明,

"记得陶潜归去来":且学陶渊明,拂衣归隐,笑对尘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喜太守毕朝散致政》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所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一边发表见解,一边运用典故,展现出诗人不看重功名利禄,一心向往隐居生活的态度。诗里引用了《庄子》中“膏火煎熬”“蜗角”的故事,含蓄地告诉人们官场充满危险。最后一联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的说法,把超脱世俗的主题表达得更加深刻。这首诗充分体现了黄庭坚写诗爱用学问典故、喜欢发表议论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写于1082年(北宋元丰五年)。当时,毕朝散辞去官职,回乡隐居,黄庭坚得知后写下此诗。他既表达了对朋友退隐生活的赞赏,也借诗抒发自己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这两句,充分展现出黄庭坚看淡名利、豁达洒脱的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赠友抒怀诗。介绍了诗人借“膏火煎熬”“蜗角”等意象与《庄子》《维摩诘经》等典故,描绘了官场的劳心费神、倾轧险恶以及世人对功名富贵的盲目追逐,体现了友人主动退隐的明智与豁达,营造了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宦途辛劳的同情、对其清醒抉择的钦佩,以及自身对官场的厌弃、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与坚守本心的自勉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记得陶潜归去来”一句,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典故。《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时所作,表达其对官场的厌弃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黄庭坚借陶潜归隐的典故,以“记得陶潜归去来”,劝勉友人在经历官场纷扰后,如陶潜般洒脱归去,远离功名利禄的纷争,回归自在生活,传达出对友人致政后能安享闲适、坚守内心本真的期许,也暗含对官场功名的看淡与超脱。虚实结合:“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百体观来身是幻”渗透佛教“五蕴皆空”的思想,将身体视为虚幻的聚合体,是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属抽象认知。“万夫争处首先回”直击毕朝散在众人追逐功名时率先退隐的具体行为,“首先回”三字坐实其决断的果敢,是现实场景的特写。以“虚”的生命观为“实”的退隐行为提供思想根基,使个人选择超越世俗层面,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觉悟。

3. 分段赏析

“膏火煎熬无妄灾,就阴息迹信明哉。​”“膏火煎熬”原指夜读之苦,此处暗喻官场劳心费神,如油灯燃尽般的消耗;“无妄灾”则点明为官之苦实属意外牵连,非己所愿。后句“就阴息迹”化用庄子“处阴休影”之典,以避光止影喻退隐,赞友人主动抽身宦海、收敛行迹的明智。既同情友人宦途辛劳,又钦佩其清醒抉择,隐含对官场倾轧的厌弃。​​“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蜗角”典出《庄子》,喻功名如蜗牛角般微小;“险阻”化作一杯酒,将人生坎坷轻描淡写。此联以夸张对比,消解世俗追求的沉重感,凸显豁达心境。嘲讽世人争名逐利如蚁,反衬友人看透虚妄、举重若轻的洒脱。​​“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身是幻”受佛家“空观”影响,直言肉身与尘世皆如幻影;“万夫争处”化用曾国藩“众争之地勿往”之诫,劝人远离纷争。诗人以冷眼旁观之态,点破追逐名利者的盲目。在激流中果断抽身,需清醒认知与孤勇,此联暗含对友人的期许与自勉。​​“胸中元有不病者,记得陶潜归去来。​​”“不病者”引自佛经《维摩诘经》,喻内心无执念、不困于外物的境界;“陶潜归去来”直指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典故,呼应首联退隐之志,强调精神自由的可贵。以陶潜为镜,呼吁友人(亦自勉)守护本心,在浊世中保有清明,归向自然与本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归田乐引》

下一篇:宋·黄庭坚《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