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chūn
shì

朝代:宋作者:李弥逊浏览量:1
xiǎo
wǎng
chūn
luò
huā
láng
jìn
huáng
hūn
chē
chén
dào
zhāng
luó
宿
niǎo
shēng
zhōng
yǎn
mén

译文

小雨如丝一般,似乎是要将春天网住,落花满地,残叶堆积,时间已近黄昏。车马尘嚣不会进入这门可罗雀之处,在鸟雀的叽喳声中我独自将门掩上。

逐句剖析

"小雨丝丝欲网春":小雨如丝一般,似乎是要将春天网住,

"落花狼藉近黄昏":落花满地,残叶堆积,时间已近黄昏。

#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车尘不到张罗地":车马尘嚣不会进入这门可罗雀之处,

# 张罗地:即门可罗雀,十分冷落。《史记·汲黯传》说,汉翟公官廷尉,宾客阗门,后来失势废官,门外可安置捕鸟的网罗。

"宿鸟声中自掩门":在鸟雀的叽喳声中我独自将门掩上。

# 宿鸟:天黑归巢的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日即事》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主题围绕诗人政治失意后的心境。内容上诗中描绘暮春时节,“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丝丝细雨仿佛试图网住春天,落花满地,又逢黄昏,营造出衰败、落寞氛围。后两句“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写出诗人居所门可罗雀,在宿鸟声中独自掩门的孤寂场景。写作手法运用比喻,将小雨比作网,新奇生动;借景抒情,以暮春残景烘托内心的寂寞与愤懑。前两句绘景,后两句写人,情景交融。该诗以简洁语言、独特意象,深刻表达诗人政治失意后的情绪,语言艺术与情感深度兼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李弥逊(1085?~1153),南宋文学家。字似之,号筠溪居士、筠溪翁、普现居士等,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进士,曾任户部侍郎等职。他主张抗金,反对与金议和,为秦桧所排斥,晚年归隐连江西山。其诗命意造句皆新鲜精巧。其词则风格豪放,多抒乱世之感慨,亦有婉秀之作。主要作品有《水调歌头·横山阁对月》《春日即事》。著有《筠溪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春日即事》由宋代李弥逊创作。李弥逊是正直的爱国人士,因竭力反对秦桧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免职后,他目睹自家门可罗雀的冷落景象,心中感慨世态冷暖、人心不古,遂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抒情诗。诗中描绘了暮春时节丝丝细雨、落花狼藉的景象,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政治失意后的寂寞,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叹,尽显愤疾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描绘暮春时节小雨如丝、落花满地、黄昏渐近的景象。作者借这些衰败的春景,吐露自己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暮春之景的凄凉冷清,与作者内心的孤寂相契合,情景交融,将其情感表达得自然而深沉。比喻:“小雨丝丝欲网春”,将丝丝小雨比作网,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细雨的细密,仿佛想要把春天网住,体现出诗人对春天即将消逝的不舍与无奈。用典:“车尘不到张罗地”,化用《史记》中翟公失势后“门可罗雀”的典故。原指翟公丢官后宾客稀少,此处指诗人罢官后,车马喧嚣不再,门前冷落。通过用典,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罢官后的寂寥处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喟叹。

3. 分段赏析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诗的开篇,诗人便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暮春图景。“小雨丝丝欲网春”,区区七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意象与精巧的构思。首先,“小雨丝丝”为我们呈现出小雨轻柔飘洒、连绵细密的状态,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略带惆怅的氛围。紧接着,诗人展开奇妙联想,由雨丝的纤细模样联想到真正的蚕丝,这是从形态上的自然过渡。再进一步,从雨丝相互交织的状况,巧妙地联想到由丝织成的细网,这种联想自然流畅,却又出人意料。而最为精妙的是,结合暮春这一特定时令,诗人突发奇想,觉得眼前这如丝如网的细雨,仿佛是想要将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试图把春光留住。这种层层递进的想象,构思极为新颖独特,“网春”二字更是匠心独运,将诗人对春日匆匆流逝的不舍与惋惜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然而,春天的脚步终究无法阻挡,“落花狼藉近黄昏”一句,笔锋一转,点明春天已然走向末路。落花满地,杂乱不堪,而天色也渐渐黯淡,临近黄昏。此句表面上是在描写自然景色,实则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落花象征着春天的凋零,黄昏则增添了几分凄凉与落寞。诗人借这残败之景,将自己内心深处的寂寞、哀愁与无奈尽情吐露。这种以景衬情的手法,使得诗句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描绘的孤寂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内心的惆怅。“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如果说前两句是借景抒情,那么这两句则是因情写景,借典故抒发内心的愤懑与无奈。“车尘不到张罗地”,诗人巧妙运用翟公罢官后门可罗雀的典故,含蓄而深刻地写出自己罢官之后,门前冷落、无人往来的凄凉处境。曾经的热闹喧嚣不再,车马的尘嚣也消失不见,只剩下门庭冷落鞍马稀的寂寥。这一句,寥寥数字,却将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展现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现实的无奈与感叹。“宿鸟声中自掩门”则进一步描绘出一幅孤独寂寥的画面。在归巢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中,诗人独自缓缓掩上家门。“宿鸟”的出现,既呼应了上句中的黄昏,点明时间,又以鸟声的喧闹反衬出门前的冷落寂静。而“自掩门”中的“自”字,更是意味深长,它饱含着诗人的落魄与无奈。门可罗雀,无人来访,门本无需开着,可诗人却让门开了一整天,直到暮色沉沉,才不得不去关门。这一行为看似平常,却深刻地揭示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失落。他是多么希望有人能够来访,能够打破这份寂静与孤独,然而一整天的等待终究落空,只能在无奈中掩上那扇象征着希望破灭的门。这不仅关闭了一扇物理上的门,更关闭了他一整天的期待与憧憬。此句进一步加深了前句中所蕴含的愤懑之情,同时也将诗人不甘寂寞、渴望有所作为却又报国无门的复杂心境暴露无遗,让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在政治失意后的痛苦与挣扎。

4. 作品点评

《春日即事》是宋代李弥逊的七言绝句。此诗以小见大,借暮春之景含蓄表达诗人政治失意后的寂寞与对世态炎凉的感慨。通过描绘小雨、落花、黄昏及门可罗雀之景,将内心愤懑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反映出正直文人在仕途受挫后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诗似是他借写春雨即兴抒发对秦桧苟安求和排斥异己的愤懑。

不详倪其心、许逸民《宋人绝句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弥逊《夏日游连江石门坐林下有虫咂肤视之仅可分有》

下一篇:宋·李弥逊《宝学连公挽诗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