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
·
chū
xià
zuò
西
shān
diào
tái
xīn
tíng

朝代:宋作者:李弥逊浏览量:1
jìng
tōng
yōu
xiǎo
tíng
cuì
chūn
shì
cái
guò
kàn
sǔn
chéng
gān
竿
děng
huā
zhù
guǒ
yǒng
zhòu
gōng
xián
zuò
cāng
cāng
wǎn
lín
yuān
xiǎo
yǐn
shǒu
ōu
fēi
duò
qiāo
rén
shān
yǐng
bèi
fēn
bǎi
nián
mèng
shēn
nán
běi
liú
jiē
zhī
xiāo
rán
háo
shàng
wèn
fēi
bēi
duì
yǐng
yǒu
chàng
gèng
píng
shuí
zhī
yuān
míng
qīng
liú
lín
nèn

译文

我沿着蜿蜒的小路走向幽静处,新亭依偎在翠绿山林间,春天的繁华刚刚逝去。看着新笋长成修竹,静待花朵结出果实,漫长的白昼可供我闲坐消磨。暮色苍茫时,我在深潭边短暂伫立,抬头望见夜鸥俯冲飞落。四周寂静无人,整条溪水倒映山影,可惜被水波搅碎分散。人生百年如同幻梦,此身如暂寄尘世,无论南下北归、离去或停留都无妨。我自像庄子般知晓游鱼之乐,悠然处在水边,不去追问是鱼是我。隔着篱笆唤来美酒,举杯与影子对饮,纵有吟咏又能让谁来应和。想那陶渊明,临清流赋诗,是否也曾这般自在。

逐句剖析

"曲径通幽":我沿着蜿蜒的小路走向幽静处,

# 曲径通幽: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小亭依翠":新亭依偎在翠绿山林间,

"春事才过":春天的繁华刚刚逝去。

# 春事:农事,春季耕种之事。

"看笋成竿":看着新笋长成修竹,

"等花著果":静待花朵结出果实,

"永昼供闲坐":漫长的白昼可供我闲坐消磨。

# 永昼:整日。

"苍苍晚色":暮色苍茫时,

"临渊小立":我在深潭边短暂伫立,

"引首暮鸥飞堕":抬头望见夜鸥俯冲飞落。

# 引首:抬头,伸长脖子。

"悄无人":四周寂静无人,

"一溪山影":整条溪水倒映山影,

"可惜被渠分破":可惜被水波搅碎分散。

"百年似梦":人生百年如同幻梦,

"一身如寄":此身如暂寄尘世,

# 一身如寄:比喻人的生命短促,犹如暂时寄居世间。

"南北去留皆可":无论南下北归、离去或停留都无妨。

"我自知鱼":我自像庄子般知晓游鱼之乐,

"翛然濠上":悠然处在水边,

"不问鱼非我":不去追问是鱼是我。

"隔篱呼取":隔着篱笆唤来美酒,

"举杯对影":举杯与影子对饮,

"有唱更凭谁和":纵有吟咏又能让谁来应和。

"知渊明":想那陶渊明,

"清流临赋":临清流赋诗,

"得似恁么":是否也曾这般自在。

# 恁么: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永遇乐·初夏独坐西山钓台新亭》是宋代词人李弥逊的作品。这首词描写了初夏时节,词人在西山钓台新亭独坐时的所见所感。上阕以“曲径通幽”“小亭依翠”等景物勾勒出幽静闲适的环境,下阕则通过“百年似梦”“一身如寄”等句抒发了人生如寄的感慨。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既有对闲适生活的描绘,又暗含几分孤独寂寥,展现了词人淡泊自适而又略带惆怅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李弥逊(1085?~1153),南宋文学家。字似之,号筠溪居士、筠溪翁、普现居士等,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进士,曾任户部侍郎等职。他主张抗金,反对与金议和,为秦桧所排斥,晚年归隐连江西山。其诗命意造句皆新鲜精巧。其词则风格豪放,多抒乱世之感慨,亦有婉秀之作。主要作品有《水调歌头·横山阁对月》《春日即事》。著有《筠溪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闲适词,也是一首隐逸抒怀之作。通过描写初夏独坐山亭时观笋听鸥、临溪独酌的闲适生活,展现了文人隐居时悠然自得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几分知音难觅的淡淡孤寂。

2. 分段赏析

“曲径通幽,小亭依翠,春事才过”开篇写景,点明时节转换。“曲径”和“小亭”勾勒出幽静的环境,“春事才过”暗示初夏刚至,带着春天残留的痕迹。“看笋成竿,等花著果,永昼供闲坐”这几句写闲适生活。“看笋”“等花”是典型的闲人姿态,“永昼”则突出夏日漫长,正好用来消磨时光。“苍苍晚色,临渊小立,引首暮鸥飞堕”转入暮色描写。“苍苍”渲染黄昏氛围,“临渊”“暮鸥”增添几分野趣,也暗含隐逸之乐。“悄无人,一溪山影,可惜被渠分破”写静中之动。“悄无人”强调孤寂,“山影”本是完整,却被水波搅碎,透出淡淡的惋惜。“百年似梦,一身如寄,南北去留皆可”转入人生感慨。“似梦”“如寄”是常见的浮生之叹,“南北去留”则表现出随遇而安的态度。“我自知鱼,翛然濠上,不问鱼非我”用庄子典故写闲适心境。“知鱼”是自得其乐,“不问”则更显超脱,颇有物我两忘的意味。“隔篱呼取,举杯对影,有唱更凭谁和”这几句透出孤独。“隔篱呼酒”看似潇洒,但“对影”“谁和”却暴露了无人相伴的寂寞。“知渊明,清流临赋,得似恁么”结尾以陶渊明自比。“清流临赋”是隐士风范,“得似恁么”则略带自嘲,似乎连这样的闲适也带着勉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弥逊《次韵赵表之久别相会於福唐见贻这什》

下一篇:宋·李弥逊《许子儒寺丞挽诗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