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yóu
nán
shān
guò
chén
gōng
hòu
tíng
zuò

朝代:宋作者:李弥逊浏览量:1
qióng
shí
shān
huì
què
shàng
qīng
zhōu
zhào
chuān
穿
shā
bèi
yún
yǐng
jiàn
suí
fēng
tuì
退
chuān
yuè
bái
hán
guāng
suì
huàn
zhǔ
rén
táo
xiè
bèi
shí
zūn
guǎn
yóu
rén
zuì
luó
cóng
zhōng
huì
zhǐ
shēn
zài
yān
xiá
wài

译文

当脚步乏力、穷尽气力的时候,山峦已笼罩在昏暗之中。于是登上轻便的小船,快速地划动船桨,朝着沙岸的背侧驶去。云彩的影子逐渐随着风力而退去。满川的月色洁白,寒冷的月光洒下,仿佛细碎的光芒。呼唤客人前来的主人就如同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风雅之人。他们拂去石头上的灰尘,移动酒杯,全然不顾及游人是否会喝醉。在那身着华丽罗绮的人群中,不会有这样的聚会。我只怀疑自己此刻仿佛置身于烟雾云霞之外的仙境之中。

逐句剖析

"足力穷时山已晦":当脚步乏力、穷尽气力的时候,山峦已笼罩在昏暗之中。

"却上轻舟":于是登上轻便的小船,

"急棹穿沙背":快速地划动船桨,朝着沙岸的背侧驶去。

"云影渐随风力退":云彩的影子逐渐随着风力而退去。

"一川月白寒光碎":满川的月色洁白,寒冷的月光洒下,仿佛细碎的光芒。

"唤客主人陶谢辈":呼唤客人前来的主人就如同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风雅之人。

"拂石移尊":他们拂去石头上的灰尘,移动酒杯,

"不管游人醉":全然不顾及游人是否会喝醉。

"罗绮丛中无此会":在那身着华丽罗绮的人群中,不会有这样的聚会。

"只疑身在烟霞外":我只怀疑自己此刻仿佛置身于烟雾云霞之外的仙境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游南山过陈公立后亭作》是宋代李弥逊所作的一首词,描绘了词人游历南山的所见所感。李弥逊是南宋时期的爱国词人,其词多抒发身世之感与爱国情怀。上阕写游历之景,词人游山至体力不支时,天色渐暗,遂登上轻舟,急速划船离开。此时云影随风消散,月光洒在河面上,细碎的寒光摇曳生姿,以细腻笔触勾勒出静谧清幽的山水夜色。下阕转向宴饮场景,主人如陶渊明、谢灵运般风雅,邀客拂石而坐,举杯畅饮,尽情享受相聚之乐。词人感慨,这种自在洒脱的聚会,是在繁华奢靡之所难以体会的,恍惚间仿佛置身于超凡脱俗的仙境之中。全词将山水之美与宴饮之乐自然融合,情景相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空灵悠远,生动展现了词人陶醉于山水、忘怀尘世的闲适心境,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李弥逊(1085?~1153),南宋文学家。字似之,号筠溪居士、筠溪翁、普现居士等,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进士,曾任户部侍郎等职。他主张抗金,反对与金议和,为秦桧所排斥,晚年归隐连江西山。其诗命意造句皆新鲜精巧。其词则风格豪放,多抒乱世之感慨,亦有婉秀之作。主要作品有《水调歌头·横山阁对月》《春日即事》。著有《筠溪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阕“足力穷时山已晦”,点明词人游山至疲惫不堪时,暮色渐浓,山色已变得晦暗,既展现出游历的过程,也为画面增添了一层朦胧的氛围。“却上轻舟,急棹穿沙背”,笔锋一转,词人登上轻舟,奋力划船,穿过沙滩,动作的急切与前文的疲惫形成反差,暗示其对新景致的期待。“云影渐随风力退。一川月白寒光碎”,则以动态的描写展现出天色的变化,云朵随风散去,皎洁月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光影破碎,描绘出一幅静谧而又灵动的月夜江景图,给人以美的享受。下阕“唤客主人陶谢辈。拂石移尊,不管游人醉”,将视角转向与友人的聚会。词人将主人比作陶渊明、谢灵运般风雅之士,众人拂去石上尘土,摆上酒杯,开怀畅饮,尽情沉醉于欢乐之中,展现出一种无拘无束、自在洒脱的聚会氛围。“罗绮丛中无此会。只疑身在烟霞外”,词人感慨,这种纯粹而高雅的聚会,是在那些繁华奢靡、身着罗绮的场合中难以体验到的,恍惚间仿佛置身于远离尘世的仙境,进一步强调了此次聚会的独特与美好,以及自己陶醉其中、忘却尘世烦忧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弥逊《送舟过南山用琴韵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李弥逊《再用前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