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魂飞过屏山曲":梦魂飞过曲折的屏山。
"见依旧、":看到她依旧、
"如花似玉":像花一样娇艳,像玉一样温润。
"天寒翠袖依修竹":天气寒冷,她身着翠袖倚靠在修长的竹子旁。
"两点春山斗绿":她的两道眉毛像春天的青山,相互争绿。
# 春山:指眉。
"披衣起、":披上衣服起身、
"闲愁万斛":心中涌起无尽的闲愁。
"正月淡、":正月月色朦胧,
"梅花照屋":梅花映照在屋子上。
"重温绣被薰清馥":重新躺回绣被,感受它薰染的清幽香气。
"不管明烧画烛":不管画烛一直明亮地燃烧着。
南宋政治家、词人
史浩(1106~1194),南宋政治家、词人。字直翁,号真隐居士,谥忠定,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高宗绍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宋孝宗即位时,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其诗词文辞畅达,内容多唱酬、赠别、祝寿之作。诗词往往表现出富贵雍容、安乐闲逸之趣。代表作品有《采莲·寿乡词》《太清舞》《柘枝舞》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全词描绘了一位女子春夜梦醒后独对烛影、重温绣被的场景,通过“梦魂寻旧”“翠袖依竹”“闲愁万斛”等意象,抒发了深闺孤寂与刻骨相思之情。
2. 写作手法
虚实相生:“梦魂飞过屏山曲”,“梦魂飞过”是虚幻的梦中情境,“屏山曲”是现实中存在的屏风形态,二者交融,体现了虚实相生的特点。
3. 分段赏析
上阕:“梦魂飞过屏山曲。见依旧、如花似玉。天寒翠袖依修竹。两点春山斗绿。”词人开篇点明梦魂飞过曲折的屏山,见到了依旧如花似玉的美人。接着借用杜诗句描绘美人在寒冷天气中身着翠袖倚靠修竹的景象,展现其高洁之态,又以“两点春山斗绿”生动地刻画美人眉眼的灵动,整个上阕通过对梦境中美人的描写,营造出美好而令人向往的氛围,表达出词人对美人的眷恋。下阕:“披衣起、闲秋万斛。正月澹、梅花照屋。重温绣被薰青馥。不管明烧画烛。”词人从美好的梦境里,披上衣服,顿感闲愁无数。此时淡淡的月光下,梅花映照屋子,环境清冷。为了排遣愁思,词人重新骑回房被,感受那清幽的香气,甚至不管画烛一直燃烧。这几句通过对词人梦醒后的动作、心理以及环境描写,将词人的孤独、闲秋感受淋漓尽致,与上阕的美好梦境形成鲜明对比,也强化了情感的表达。
上一篇:宋·史浩《永遇乐·桃李繁华》
下一篇:宋·史浩《粉蝶儿·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