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天似水":碧蓝的天空如水一般,
"看常娥摩出":看嫦娥慢慢出现,
"一轮寒璧":像一轮寒冷的美玉般的月亮。
"桂魄扶疏光照耀":桂树的影子稀疏,月光闪耀,
"尘界都成银色":尘世都变成了银色。
"万象森罗":万物繁盛,
# 万象森罗:谓宇宙存在之各种现象森然罗列于前也。
"羞明卷彩":因羞于与月争辉而收起了光彩,
# 卷彩:指万物收去光彩。,羞明:指万物羞见月光。
"黯淡唯今夕":只有今晚显得黯淡。
"风高露重":风大露水重,
"井梧湿翠时滴":井边的梧桐树叶上的翠绿之色被露水打湿,不时滴下。
"谁信鹤发婆娑":谁能相信头发花白的老者,
"鄮峰真隐":在鄮峰真正隐居,
# 鄮峰真隐:史浩自谓。
"对影为三益":对着自己的影子成为三友之一。
# 三益:三个互相得益的朋友。
"虎绕龙蟠丹就后":老虎环绕、蛟龙盘曲,炼成丹药之后,
# 丹就:丹炼成功以后。
"一颗清辉的国":有一颗清辉闪耀的地方。
# 的:明也,表见也。
"不养银蟾":这里不养银蟾,
"不关玉兔":不管玉兔,
"到处无亏蚀":到处都圆满无缺。
# 无亏蚀:没有月缺之事。
"三千行满":修行圆满之后,
"也能飞上璇极":也能飞上北极星所在的地方。
# 璇极:星界。
南宋政治家、词人
史浩(1106~1194),南宋政治家、词人。字直翁,号真隐居士,谥忠定,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高宗绍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宋孝宗即位时,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其诗词文辞畅达,内容多唱酬、赠别、祝寿之作。诗词往往表现出富贵雍容、安乐闲逸之趣。代表作品有《采莲·寿乡词》《太清舞》《柘枝舞》等。
1. 分段赏析
上阕:“碧天似水,看常娥摩出,一轮寒璧”,开篇描绘中秋夜空如澄澈的水,形象地营造出一种空灵、澄澈的氛围,紧接着将明月的出现想象成嫦娥摩挲而出,把明月比作寒璧,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明月的清冷与圆润,为全词奠定了清冷、高远的基调。“桂魄扶疏光照耀,尘界都成银色”,进一步描绘月光,以桂魄指代月亮,说月光照耀下尘世间一片银白,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和皎洁,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展现出中秋之夜月光的独特魅力。“万象森罗,羞明卷彩,黯淡唯今夕”,通过描写世间万物在月光下都收起光彩,只有今晚黯淡无光,从侧面烘托出明月的光辉,强化了明月在中秋夜的主导地位,也暗示了在这明月面前,世间万物都显得微不足道,进一步营造出清冷、高远的氛围。“风高露重,井梧湿翠时滴”,描绘了中秋之夜风高露重,井边梧桐树被露水打湿,翠绿的叶子不时滴下水珠的情景,以细微的环境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夜晚的清冷。下阕:“谁信鹤发婆娑,鄮峰真隐,对影为三益”,词人以“鹤发婆娑”的形象表明自己是鄮峰的真正隐士,“对影为三益”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之意,表达出自己与明月、身影相伴的隐士生活,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孤寂与自在。“虎绕龙蟠丹就后,一颗清辉的国”,运用道家炼丹典故,“虎绕龙蟠”象征着道家修炼的过程,“丹就后”暗示修炼成功,“一颗清辉的国”表明修炼成功后如明月般圆满,表达了词人对道家修炼境界的追求,将自己的情怀与明月的圆满相联系,深化了主题。“不养银蟾,不关玉兔,到处无亏蚀”,再次强调自己追求的境界如同明月,不受传统神话中银蟾、玉兔等因素影响,始终保持圆满无缺,进一步表达了对超凡脱俗、圆满境界的向往。“三千行满,也能飞上璇极”,最后表明只要积累足够的功德,就能飞升仙界,表达了对道家修炼最终目标的坚定信念,升华了全词追求道家超凡境界的主题。
下一篇:宋·史浩《花心动·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