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lián

朝代:宋作者:史浩浏览量:1
ruǐ
gōng
láng
yuàn
tīng
jūn
tiān
yuè
zhī
biàn
zhēng
rén
jiān
cǎi
lián
xīn
chuán
liǔ
yāo
qīng
yīng
shé
zhuàn
xiāo
yáo
yān
làng
shuí
bàn
nài
tiān
jiē
zǎo
cuī
bān
zhuǎn
què
jià
cǎi
luán
róng
xié
pàn
yuàn
nián
nián
péi
yàn

译文

这是神仙居住的华美宫殿。听着天上的仙乐,不知道已经演奏过多少遍了。怎么比得上人间,新传唱的这一曲《采莲》呢。舞者的腰肢像柳枝一样轻盈,歌声像黄莺一样婉转。在烟波浩渺中自在逍遥,没有什么能束缚住她们。可惜天上的仙阶,已经在催促着换班了。只好驾着彩色的鸾鸟离去,还不忘带着微笑回头张望。希望年年,都能参加这样的宴会。

逐句剖析

"蕊宫阆苑":这是神仙居住的华美宫殿。

"听钧天帝乐":听着天上的仙乐,

"知他几遍":不知道已经演奏过多少遍了。

"争似人间":怎么比得上人间,

"一曲采莲新传":新传唱的这一曲《采莲》呢。

"柳腰轻":舞者的腰肢像柳枝一样轻盈,

"莺舌啭":歌声像黄莺一样婉转。

"逍遥烟浪谁羁绊":在烟波浩渺中自在逍遥,没有什么能束缚住她们。

"无奈天阶":可惜天上的仙阶,

"早已催班转":已经在催促着换班了。

"却驾彩鸾":只好驾着彩色的鸾鸟离去,

"芙蓉斜盼":还不忘带着微笑回头张望。

"愿年年":希望年年,

"陪此宴":都能参加这样的宴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采莲舞·蕊宫阆苑》是宋代词人史浩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属于《采莲舞》组词之一,同系列还有《采莲舞·珠露漙漙清玉宇》等作品,创作背景与宋代宫廷宴饮活动有关。词的上阕从“蕊宫阆苑”(仙境)写起,先描写天上的仙乐,再将“钧天帝乐”(天上的音乐)与人间表演的“采莲新传”歌舞进行对比。下阕通过“柳腰轻”“莺舌啭”等词语生动刻画了舞者的优美姿态和音乐的动听旋律,最后以“愿年年,陪此宴”表达了希望这种欢乐宴饮能够长久的愿望。整首词运用了天阶催班、彩鸾斜盼等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巧妙展现了仙界与人间的场景转换与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政治家、词人

史浩(1106~1194),南宋政治家、词人。字直翁,号真隐居士,谥忠定,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高宗绍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宋孝宗即位时,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其诗词文辞畅达,内容多唱酬、赠别、祝寿之作。诗词往往表现出富贵雍容、安乐闲逸之趣。代表作品有《采莲·寿乡词》《太清舞》《柘枝舞》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关于宫廷宴乐的词作。描绘了天上仙宫中演奏钧天广乐的盛景,更赞美人间采莲舞的清新欢快。词中借仙女视角,表达了对人间自由逍遥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2. 分段赏析

“蕊宫阆苑。听钧天帝乐,知他几遍”,开篇描绘仙境景象。“蕊宫阆苑”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华美宫殿园林,“钧天帝乐”是天上的仙乐,作者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仙境的缥缈与奢华,“知他几遍”则暗示对仙境之乐已不新鲜,为下文转向人间作铺垫。“争似人间,一曲采莲新传”,笔锋一转,将仙境与人间对比。“争似”意为怎比得上,直接表达出人间“采莲新传”比天上仙乐更动人,突出对人间生活的偏爱,“新传”二字显露出采莲曲的清新活泼。“柳腰轻,莺舌啭”,刻画人间采莲女的形象。“柳腰轻”以柳枝的纤细轻柔比喻采莲女轻盈的身姿,“莺舌啭”用黄莺婉转的鸣叫形容她们悦耳的歌声,寥寥数字,生动展现出采莲女的灵动娇美。“逍遥烟浪谁羁绊”,描绘采莲时的自在情景。“烟浪”指朦胧的水面,采莲人在其中自在畅游,无拘无束,“谁羁绊”的反问,强化了这种逍遥畅快的氛围,尽显人间生活的自由惬意。“无奈天阶,早已催班转”,情感由乐转憾。“天阶”代指天庭,“催班转”表明不得不离开这自在的人间,返回天庭,“无奈”二字流露出对人间生活的不舍之情。“却驾彩鸾,笑容斜盼”,刻画离开时的神态。驾着彩鸾离去,却依然“笑容斜盼”,回头凝望,既体现出对人间的留恋,又带着几分满足与喜悦,画面感十足。“愿年年,陪此宴”,以真挚的愿望作结。直接抒发渴望每年都能陪伴这样的人间盛宴的心愿,将对人间生活的喜爱与眷恋推向高潮,情感直白而强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史浩《卜算子·端午》

下一篇:宋·史浩《木兰花慢·忠劳久笃于王家;维熊维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