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漂花":流水载着落花远去,
"记同寻阆苑":记得曾经一同寻访仙境阆苑,
# 阆苑:传说中的神仙处所。
"曾宴桃源":在桃源中宴饮相聚。
"痛饮狂歌":那时我们纵情畅饮、狂放高歌,
"金盏倒垂莲":金酒杯如同倒垂的莲花。
"未省负、":不曾辜负、
"佳时良夜":美好的时光与夜晚,
"烂游风月三年":在风花雪月中尽情游玩了三年。
"别后空抱瑶琴":分别之后,我空自抱着精美的琴,
"谁听朱弦":却无人倾听琴弦奏响的乐声。
"风流少年儒将":你本是风度翩翩的少年儒将,
# 儒将:有儒雅风度的将领。
"有威名震虏":威名震慑敌寇,
"谈笑安边":在谈笑间就能安定边疆。
"寄我新诗":寄给我的新诗里,
"何事赋归田":为何会写想要辞官归隐田园。
"想歌酒、":想来你宴饮歌唱、
"情怀如旧":兴致还如从前一样,
"后房应也依然":后房的歌姬舞女也应该依旧在侧。
# 后房:姬妾所居之所。
"此外莫问升沉":除此之外,不必问仕途的升降浮沉,
# 升沉:指仕途的升迁降职。
"且斗樽前":暂且在酒杯前一争高下吧。
北宋词人
晁端礼(1046~1113),北宋词人。字次膺,任城(今山东济宁)人。熙宁六年进士,曾任县令,因忤逆上官而罢官,晚年受蔡京推荐,为大晟府协律郎,未受命而卒。晁端礼因长期闲居,词中多表现人生失意的情怀,颇有遒劲超旷之作。其词音韵和谐,文辞清丽。代表作品有《水龙吟》《绿头鸭》。著有《闲斋琴趣外篇》。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怀词。整首词通过对过去同游的怀念和对友人当下状况的探讨,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关切之情,以及对生活应豁达洒脱的态度。
2. 分段赏析
上片“流水漂花,记同寻阆苑,曾宴桃源”,开篇以“流水漂花”的景象起笔,引出对往昔的回忆。“阆苑”“桃源”都是传说中仙境般的地方,用这样的意象烘托出昔日相聚环境的美好,也暗示了那段时光的珍贵。“记”字点明是回忆,将当下与过去相连,奠定了怀旧的基调。“痛饮狂歌,金盏倒垂莲”,续写往昔相聚的情景。“痛饮狂歌”直接描绘出当时纵情畅饮、放声高歌的豪放姿态,“金盏倒垂莲”则细致刻画了饮酒时酒杯中莲花倒置的情态,既显饮酒的尽兴,又添几分雅致。这两句通过动作与器物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昔日相聚的欢乐与洒脱。“未省负、佳时良夜,烂游风月三年”,进一步抒发对往昔时光的珍视。“未省负”意为不曾辜负,直白表达出对“佳时良夜”的珍惜;“烂游风月三年”则写出三年间在美好景致中尽情游玩的时光,“烂游”一词凸显出游玩的尽兴与无拘无束,让往昔的欢乐更显真切。“别后空抱瑶琴,谁听朱弦”,由回忆转入分别后的现状。“别后”点明时间的转变,“空抱瑶琴”“谁听朱弦”描绘出分别后独自怀抱精美的琴,却无人倾听琴声的孤寂情景。“空”字与“谁”字相呼应,流露出分别后的失落与惆怅,与前文的欢乐形成对比,强化了思念之情。下片“风流少年儒将,有威名震虏,谈笑安边”,转向对友人的刻画。“风流少年儒将”概括出友人风度翩翩、年少有为且兼具文韬武略的形象;“威名震虏,谈笑安边”则具体描绘其在边疆的功绩,以“震虏”显其威名,以“谈笑”显其从容,展现出友人的卓越才能与风采。“寄我新诗,何事赋归田”,写友人寄诗引发的疑问。“寄我新诗”点明二人仍有联系,“何事赋归田”则以疑问的语气,表达对友人在诗中流露归隐想法的不解,暗含对友人的关注与些许担忧,让对友人的情感更显细腻。“想歌酒、情怀如旧,后房应也依然”,是对友人现状的推测。“想”字表明是想象,“歌酒情怀如旧”“后房应也依然”友人依然保持着往日饮酒作乐的情怀,身边的歌姬舞女也应如从前,既流露出对友人近况的关切,又暗含着对往昔共同生活的怀念。“此外莫问升沉,且斗樽前”,以对友人的劝慰作结。“此外莫问升沉”意为不必在意仕途的升降浮沉,展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且斗樽前”则提议暂且在酒杯前一争高下,回归饮酒作乐的场景,既显对友人的理解与劝慰,又暗含着对重聚畅饮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