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亭杨柳接长亭":短短的驿亭边杨柳连接着长长的驿亭。
"攀折赠君行":折下柳枝送给你,为你送行。
"莫怪樽前无语":不要责怪我在酒杯前默默无语,
# 樽:一作尊。
"大都分外多情":大概是因为我格外多情。
"何须苦计":何必苦苦地谋划,
"时间利禄":人生短暂的利益和俸禄,
"身后功名":死后的功名。
"且尽十分芳酒":暂且饮尽十分香醇的美酒,
"共倾一梦淳生":一起沉醉在这美好的梦境之中。
# 淳:一作浮。
北宋词人
晁端礼(1046~1113),北宋词人。字次膺,任城(今山东济宁)人。熙宁六年进士,曾任县令,因忤逆上官而罢官,晚年受蔡京推荐,为大晟府协律郎,未受命而卒。晁端礼因长期闲居,词中多表现人生失意的情怀,颇有遒劲超旷之作。其词音韵和谐,文辞清丽。代表作品有《水龙吟》《绿头鸭》。著有《闲斋琴趣外篇》。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这首词通过送别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词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比喻:“共倾一梦浮生”,通过将人生比作一场短暂的梦境,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虚幻,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超脱的人生态度。用典:“攀折赠君行”,化用《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典故,《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描绘了出征的战士在离家之时,看到杨柳轻柔随风摇曳的景象。在古代文化中,杨柳与离别有着紧密的联系,“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借此表达挽留之意和对离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人在友人即将远行之际,攀折杨柳相赠,借助折柳这一行为,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同时也体现出离别这一情境下的惆怅与感伤。
3. 分段赏析
上片:“短亭杨柳接长亭。攀折赠君行”,这两句词中“短亭”与“长亭”相连,勾勒出送别之路的漫长。“攀折赠君行”,折柳相赠是古代送别的习俗,这一动作体现了送别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画面感十足。“莫怪樽前无语,大都分外多情”,送别者在酒杯前默默无语,原因是“分外多情”。此句将送别者内心的情感细腻地展现出来,不直接言说,而是通过“无语”来暗示,更增添了离别的愁绪。下片:“何须苦计,时间利禄,身后功名”,直接对友人进行劝诫,劝其不要苦苦谋划世间的利禄和身后的功名。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态度,引导友人从功名利禄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且尽十分芳酒,共倾一梦淳生。”,进一步劝友人尽情饮酒,享受当下的美好。“共倾一梦淳生”,表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友人在离别之际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因情感真挚、哲理深刻,被广泛收录于多部宋词选集,其中“一梦浮生”这一典故被后世文学作品频繁引用。晁端礼的侄子晁补之在《鸡肋集》中评价这首词“清丽婉约,得花间遗韵”,而词的下阕所表现出的议论化倾向,则体现了从婉约到豪放的词风演变。
上一篇:宋·晁端礼《雨中花慢》
下一篇:宋·晁端礼《望海潮·高阳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