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缃桃花树下":在浅黄色的桃花树下,
"记罗袜、":记得从前她穿着丝罗绣袜、
"昔经行":曾缓缓走过。
"至今日重来":到如今故地重游,
"人惟独自":只剩我孤身一人,
"花亦凋零":花儿也已枯萎凋零。
"青鸟杳无信息":青鸟早已没了消息,
"遍人间、":这人间茫茫、
"何处觅云軿":要到哪里去寻觅她乘坐的云车。
"红锦织残旧字":红色锦缎上绣着残缺的旧字,
"玉箫吹断余声":玉箫吹奏的余声也早已断绝。
"销凝":我陷入深深的惆怅。
"衣故几时更":旧日衣裳多久没更换了。
"又谁复卿卿":又有谁会再唤我“卿卿”。
"念镜里琴中":想到镜中容颜、琴里旋律,
"离鸾有恨":如分离的鸾鸟满怀怨恨,
"别鹄无情":如离别的鸿鹄冷漠无情。
"齐眉处同笑语":往昔举案齐眉、笑语相伴的场景,
"但有时、":如今只有、
"梦见似平生":在梦里才像往常一样出现。
"愁对婵娟三五":忧愁地面对十五的明月,
"素光暂缺还盈":月光虽暂时缺损,终会再度圆满。
南宋词人
王炎(1138~1218),南宋词人。字晦叔,号双溪,祖籍婺源(今属江西)。乾道进士,历任太学博士、秘书郎,知饶州、湖州时不畏豪强,于民多有惠政。其诗文博雅精深,议论醇正。他作词主张以婉转曲折为善。主要作品赋有《水西风光赋》《竹赋》等,诗有《南斋中秋小酌》《田间闲步》等,词有《蝶恋花·崇阳县圃夜饮》《点绛唇·崇阳野次》等。其一生著述丰富,有词集《双溪诗余》。
1. 分段赏析
上阕:“缃桃花树下,记罗袜、昔经行”,开篇以特定场景切入,缃桃花树为往昔相遇营造浪漫的氛围,“记”字牵出回忆,“罗袜经行”勾勒出佳人轻盈步态,短短数句,往昔美好画面如在眼前。“至今日重来,人惟独自,花亦凋零”,今昔对比鲜明,重临旧地,曾经相伴之人只剩下自己,连花朵也随之凋零,以花之凋零衬托离散,强化物是人非的怅惘。“青鸟杳无信息,遍人间、何处觅云軿”,借“青鸟”传信、“云軿”载仙的典故,写与佳人音信断绝,苦苦寻觅却依然无踪迹,将思念与失落融入了神话的意象。“红锦织残旧字,玉箫吹断馀声”,“红锦残字”暗示曾经的书信往来与情感寄托,如今只剩残片;“玉箫断声”则从听觉角度,渲染往昔美好消逝后的寂寞,上阕以景衬情、借典抒情,层层推进,写出了怀旧悼逝的怅然。下阕:“销凝。衣故几时更”,“销凝”二字直抒胸臆,凝聚着深沉的思念与怅惘,“衣故”则以衣物依旧,暗示着时光流逝中自己对往昔的执着,“几时更”流露出对人事变迁的无奈追问。“又谁复卿卿”,化用“卿卿我我”典故,直言如今无人再与自己有这般亲密情谊,孤独之感更加强烈。“念镜里琴中,离鸾有恨,别鹄无情”,以“离鸾”“别鹄”比喻夫妻离散,镜中容颜易老、琴里知音难觅,“有恨”“无情”说明了情感,深刻传达出离散后的痛苦与哀怨。“齐眉处同笑语,但有时、梦见似平生”,回忆往昔“齐眉”之乐,夫妻相敬如宾、笑语相伴,可如今唯有在梦中,才能重温这般平常却珍贵的场景,梦境与现实的落差,加剧思念的沉痛。“愁对婵娟三五,素光暂缺还盈”,以望月点明主旨,月圆月缺本是自然之理,却引发词人愁思,借月亮的暂缺还盈,暗寓思念无尽、聚散无常,下阕直抒胸臆与借喻抒情结合,将怀旧悼逝之情,在回忆与现实的相互碰撞中,抒发得深沉且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