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阳蒙雾出林迟":清晨的太阳被雾气笼罩,缓缓从林间升起,
"贫病虽兼气不衰":虽然贫穷疾病缠身,但精神依然不减当年的锐气。
"老爱归田追靖节":年老时总爱向往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生活,
"狂思入海访安期":时常突发奇想渡海去寻访仙人安期生。
"春风门巷杨花后":春风拂过门巷,杨花早已飘落殆尽,
"旧国山河杜宇时":故国的山河间,正传来杜鹃鸟的悲啼。
"一种闲愁无著处":这莫名的愁绪在心头无处安放,
"酒醒重读寄来诗":唯有酒醒后重读你寄来的诗篇,才能稍解寂寥。
南宋诗人
林景熙(1242~1310),南宋诗人。字德阳(一作德旸),号霁山,学者称霁山先生,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咸淳七年上舍释褐。初授泉州教官,历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不仕,以诗书自娱,与会稽王英孙结盟。其诗文风格幽婉,沉郁悲凉又不失雄放;论诗主张“诗文归一”“根于性情”。代表作品有《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梦回》《古松》等。著有文集《白石稿》10卷、诗集《白石樵唱》6卷。
1. 分段赏析
首联“初阳蒙雾出林迟,贫病虽兼气不衰”两句是描绘清晨之景与自身状态。开篇“初阳蒙雾出林迟”,生动展现出清晨太阳被雾气笼罩,缓缓从树林中升起的迟缓之态,营造出朦胧而静谧的氛围。“贫病虽兼气不衰”则笔锋一转,直白道出自己虽身兼贫穷与疾病,却依然保有不衰的志气,此句在写景之后直抒胸臆,将外在环境与内在精神状态进行对比,凸显出诗人坚毅不屈的精神品质。颔联“老爱归田追靖节,狂思入海访安期”两句运用典故抒发志向。“老爱归田追靖节”,诗人以陶渊明(靖节)自比,表明自己年老之际向往归隐田园的生活,对陶渊明那种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充满追慕之情,体现出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狂思入海访安期”,“安期”即安期生,是传说中的仙人,诗人突发奇想,渴望入海寻访仙人,此句展现出诗人超脱现实、追求自由与长生的狂放思绪,在归隐之志外,更添一份浪漫奇幻的色彩。颈联“春风门巷杨花后,旧国山河杜宇时”两句描绘特定时节的景象,蕴含家国情怀。“春风门巷杨花后”描绘出春风吹拂门巷,杨花纷飞过后的场景,点明时间在春季,同时“杨花”的意象常带有飘零之感,为诗句增添了一丝淡淡的愁绪。“旧国山河杜宇时”,“旧国山河”暗示故国已经沦亡,“杜宇”即杜鹃鸟,其鸣声凄切,常被用来表达亡国之痛与思乡之情,此句将春日之景与亡国之悲相融合,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与山河破碎的悲痛之情。尾联“一种闲愁无著处,酒醒重读寄来诗”两句直抒胸臆,收束全诗。“一种闲愁无著处”,诗人直言心中有一种难以排遣、无处寄托的闲愁,这“闲愁”包含了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无奈等复杂情感。“酒醒重读寄来诗”,诗人在酒醒之后,重新品读友人郑即翁寄来的诗,将这份闲愁寄托于读诗之中,既呼应诗题“答郑即翁”,表明此诗是对友人的回应,又以一种含蓄的方式展现出友人诗歌在诗人心中的分量,以及诗歌在排解愁绪方面的作用,使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余韵悠长。
上一篇:宋·林景熙《初夏》
下一篇:宋·林景熙《别所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