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g
yín

朝代:宋作者:林景熙浏览量:1
liáng
rén
cāng
hǎi
shàng
fān
miǎo
zhī
shí
nián
yīn
xìn
ān
fǒu
zhī
cháng
xiāng
sòng
chù
quē
yuè
suí
guī
yuè
quē
yǒu
yuán
rén
huí
huí
tǎng
zhōng
yǒu
bái
shǒu
nìng
yuàn
chí
hán
qióng
xiāng
diào
qīng
dēng
jiàn
wéi
qiè
shēn
chū
wéi
qiè
mèng
wàn
chí

译文

丈夫远行,在茫茫的大海上,一叶孤舟会飘到什么地方啊。过了十年,天涯相隔,音信全无,不知他是否平安。常常回忆相送他的地方,月牙儿随着我走。月亮缺了,会有圆夜,人离去了,却没有回来的日期。倘若最终有回来的日期,等到白头也不怨他迟归。深秋的蟋蟀苦苦地留恋夏天,油灯映照着孤清的帐子。我虽然身体从不离开韩帐,出门半步,可我的心我的梦已飞驰了万里。

逐句剖析

"良人沧海上":丈夫远行,在茫茫的大海上,

# 沧海上:指其夫出海经商。,良人:丈夫。

"孤帆渺何之":一叶孤舟会飘到什么地方啊。

# 何之:何往。,渺:江海水辽阔悠远的样子。

"十年音信隔":过了十年,天涯相隔,音信全无,

"安否不得知":不知他是否平安。

"长忆相送处":常常回忆相送他的地方,

"缺月随我归":月牙儿随着我走。

"月缺有圆夜":月亮缺了,会有圆夜,

"人去无回期":人离去了,却没有回来的日期。

"回期倘终有":倘若最终有回来的日期,

"白首宁怨迟":等到白头也不怨他迟归。

"寒蛩苦相吊":深秋的蟋蟀苦苦地留恋夏天,

# 相吊:互相怜悯。,寒蛩:秋天的蟋蟀。

"青灯鉴孤帏":油灯映照着孤清的帐子。

# 鉴:照。

"妾身不出帏":我虽然身体从不离开韩帐,

# 帏:帐幕,帐子。

"妾梦万里驰":出门半步,可我的心我的梦已飞驰了万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商妇吟》是宋代林景熙所著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以商妇自述的视角,巧妙寄托思念君主之情。宋亡十年后,诗人依旧心系故主,借思妇形象隐晦含蓄地抒发忠贞之意,情感真挚深沉,令人动容。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借鉴民歌特色,运用反复与顶真的修辞手法,层层递进地展现难以割舍的复杂情感,借此表达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立场,以及对宋室君主的赤胆忠心,全诗情感跌宕起伏,极具感染力,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林景熙(1242~1310),南宋诗人。字德阳(一作德旸),号霁山,学者称霁山先生,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咸淳七年上舍释褐。初授泉州教官,历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不仕,以诗书自娱,与会稽王英孙结盟。其诗文风格幽婉,沉郁悲凉又不失雄放;论诗主张“诗文归一”“根于性情”。代表作品有《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梦回》《古松》等。著有文集《白石稿》10卷、诗集《白石樵唱》6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诗,也是一首咏怀诗。诗歌以商妇自喻,运用反复和顶真的修辞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主的思念与忠诚,以及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坚定立场,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2. 写作手法

反复:诗中多次出现表达思念与期盼的词句,如“十年音信隔,安否不得知”“回期倘终有,白首宁怨迟”,通过对音信、归期等内容的反复强调,不断强化诗人对故主的牵挂与忠诚,以及久盼不至仍心怀期待的情感,让思念之情更加浓烈、真挚。顶真:“长忆相送处,缺月随我归。月缺有圆夜,人去无回期”,上句结尾的“月”字作为下句开头,使诗句语气连贯、环环相扣,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与韵律美,还让情感的表达层层递进,从别时之景自然过渡到对归期的感慨,让思念之情的抒发更为流畅、绵密。

3. 分段赏析

“良人沧海上,孤帆渺何之。”前两句表面上描绘商妇的丈夫远渡沧海,乘一叶孤帆在浩渺大海中不知驶向何方,实则以“沧海”隐喻恭帝被掳至元大都后孤立无援的处境,“孤帆”“渺”“何之”层层渲染,将恭帝离去后前途未卜的黯淡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便以强烈的画面感和象征意味,凸显出诗人对故主的深切牵挂。“十年音信隔,安否不得知。”这两句看似平实如话,却饱含深情。宋亡十年间音信断绝,诗人借商妇之口,直白地吐露对旧君安危的担忧。“隔”字道尽音信不通的无奈与怅惘,“安否不得知”短短六字,将十年间悬而未决的牵挂、忧虑和盘托出,深刻体现出诗人对故宋的忠诚始终未改。“长忆相送处,缺月随我归。”此句写别时情景,诗人巧妙避开正面描写“良人”离去,转而聚焦送行者。一个“长忆”强调记忆的深刻与长久,“缺月随我归”描绘出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商妇在缺月映照下黯然归返,以景衬情,从侧面烘托出送行者的不舍与深情,细腻地展现出思念者的痴恋与牵挂。“月缺有圆夜,人去无回期。”运用对比手法,将月亮的盈亏圆缺与人的一去不返进行对照。“圆夜”的“圆”既指月亮的自然圆满,又双关“团圆”之意,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间离情相结合。以月有定期反衬人无归期,强烈的反差更添离别的哀伤,深化了思念的悲怆之情。“回期倘终有,白首宁怨迟。”诗人在此处遥想归期,即便良人已离去十年,音信渺茫,思妇仍坚定立誓:只要有归来的希望,即便等到白发苍苍也无怨无悔。这两句以质朴而坚定的誓言,将诗人对故主矢志不渝的忠诚与思念推向极致,情感真挚浓烈,令人动容。“寒蛩苦相吊,青灯鉴孤帏。”这两句选取寒蛩、青灯、孤帏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寒蛩悲鸣,似在陪伴思妇;青灯幽幽,映照孤帏。借景抒情,既展现出思妇独处时的寂寞清冷,又暗喻其在乱世中坚守气节、不改操守的坚韧品格。“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最后两句从“身”到“梦”,由形体到精神,实现了情感的升华。“不出帏”象征着诗人绝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坚定立场,体现其高洁的气节;“万里驰”则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对宋君跨越千山万水的深切思念,将耿耿忠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为深沉厚重,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4. 作品点评

宋亡十年后,诗人依旧对故主怀有无尽眷恋,内心深处始终存着复国的期盼,其忠贞精神令人动容。在创作手法上,作者凭借多元艺术手段,生动塑造出情感丰沛的思妇形象;同时,精心雕琢每一字句,使其皆暗含思君之意,让诗歌呈现出含蓄委婉、摇曳生姿的韵味,充分彰显出高超的艺术造诣。此外,诗人善于从民间文学中汲取养分,巧妙运用民歌常见的反复与顶针修辞,使诗歌形成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的独特韵律,有力地烘托出其深沉浓烈、难以释怀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林景熙《溪行》

下一篇:宋·林景熙《有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