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风吹雨过":狂风卷雨呼啸而过,
"历历大槐踪":槐树的踪迹清晰可辨。
"王气销南渡":王朝气象随南渡消散,
# 王气:旧指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之气。
"僧坊聚北宗":僧侣聚集在北方寺院。
# 僧坊:指入元后,宋宫改成的佛寺。
"烟深凝碧树":烟雾浓重,碧树显得凝重,
"草没景阳钟":荒草淹没了景阳钟。
# 景阳钟:南宋祭天时用的铜钟。
"愁见花砖月":忧愁地看着花砖上的月光,
"荒秋咽乱蛩":荒凉的秋夜中传来蟋蟀的凄切哀鸣。
南宋诗人
林景熙(1242~1310),南宋诗人。字德阳(一作德旸),号霁山,学者称霁山先生,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咸淳七年上舍释褐。初授泉州教官,历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不仕,以诗书自娱,与会稽王英孙结盟。其诗文风格幽婉,沉郁悲凉又不失雄放;论诗主张“诗文归一”“根于性情”。代表作品有《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梦回》《古松》等。著有文集《白石稿》10卷、诗集《白石樵唱》6卷。
1. 分段赏析
“惊风吹雨过,历历大槐踪”,骤雨狂风呼啸而过,古老槐树上的斑驳痕迹清晰可见,恰似历史刻下的印记,引人无限遐思,喟叹岁月的沧桑巨变。“王气销南渡,僧坊聚北宗”,此句道出南宋王朝覆灭,帝王威严荡然无存,曾经煊赫的王气消散在南渡的历史尘埃之中。与此同时,北方佛教势力兴起,僧坊林立,成为宗教信仰的汇聚之地,鲜明展现出朝代更迭带来的宗教格局转变。“烟深凝碧树,草没景阳钟。愁见花砖月,荒秋咽乱蛩”,烟雾缭绕,浓密得仿佛凝结在碧绿的树冠之上,荒草肆意生长,将景阳钟悄然掩盖,尽显时光流逝下的荒芜衰败。诗人在愁绪萦绕中,凝视着花砖之上清冷的月色,在荒凉寂寥的秋夜,耳畔传来杂乱的蟋蟀鸣声,这些萧瑟之景与诗人内心的哀愁、怅惘相互交融,借景抒情,将亡国之痛与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渲染得淋漓尽致。
2.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故宫景象为载体,借由对历史陈迹与自然景物的细腻勾勒,将时光流转、历史变迁的深沉意涵娓娓道来。作者巧妙地将个人情感注入景物描写之中,以景传情、情景交融,营造出厚重而深邃的情感氛围。诗中不仅蕴含着对时光飞逝、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更引导读者在历史的沧桑变幻与人生的短暂须臾间,获得关于岁月更迭与生命本质的情感共鸣与哲学体悟。
上一篇:宋·林景熙《舟次吴兴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林景熙《答唐玉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