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u
zhōng
shū
shì

朝代:宋作者:林景熙浏览量:1
cūn
jiǔ
lái
zhuó
zhēn
piān
zhōu
guò
fēng
lín
chūn
chuī
dào
hǎi
tián
shú
qiū
màn
yǐn
guā
máo
shēn
tiān
àn
chén
guī
bìn
jiāng
xié
dòng
xiāng
xīn
shuāi
nián
xiào
wèi
xíng
kōng
xiàn
xián
ōu
shuǐ
yīn

译文

从村里买来的酒浑浊却也可用来斟饮,小船在雨后停靠系在枫林边。午间香气吹拂着稻田,海边的田地已成熟,秋天的藤蔓牵引着菰草,茅屋在深处若隐若现。天地间的风尘染白了游子的双鬓,江湖上夕阳西下撩动了思乡之情。衰老的年纪独自笑自己被形体所役使,徒然羡慕那悠闲的鸥鸟卧在水边阴凉处。

逐句剖析

"村酒沽来浊可斟":从村里买来的酒浑浊却也可用来斟饮,

"扁舟过雨系枫林":小船在雨后停靠系在枫林边。

"午春吹稻海田熟":午间香气吹拂着稻田,海边的田地已成熟,

"秋蔓引瓜茅屋深":秋天的藤蔓牵引着菰草,茅屋在深处若隐若现。

"天地暗尘归客鬓":天地间的风尘染白了游子的双鬓,

"江湖斜日动乡心":江湖上夕阳西下撩动了思乡之情。

"衰年自笑为形役":衰老的年纪独自笑自己被形体所役使,

"空羡闲鸥卧水阴":徒然羡慕那悠闲的鸥鸟卧在水边阴凉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舟中书事》是宋代诗人林景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在舟中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描写村酒和扁舟系于枫林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质朴而宁静的氛围。颔联描绘了田园风光,午间稻香阵阵,海边田地成熟,秋天的藤蔓牵引着菰草,茅屋隐藏其中,展现出乡村生活的闲适与美好。颈联则由景转入情,天地间的风尘染白了诗人的双鬓,江湖上的夕阳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尾联诗人自笑为形体所役使,徒然羡慕悠闲的鸥鸟,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在羁旅中的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林景熙(1242~1310),南宋诗人。字德阳(一作德旸),号霁山,学者称霁山先生,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咸淳七年上舍释褐。初授泉州教官,历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不仕,以诗书自娱,与会稽王英孙结盟。其诗文风格幽婉,沉郁悲凉又不失雄放;论诗主张“诗文归一”“根于性情”。代表作品有《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梦回》《古松》等。著有文集《白石稿》10卷、诗集《白石樵唱》6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村酒沽来浊可斟,扁舟过雨系枫林​​:“村酒沽来浊可斟”,描绘了诗人从村里买来浑浊的酒,却也能自在地斟饮,体现出一种质朴的生活状态。“扁舟过雨系枫林”,小船在雨后停靠在枫林边,“系”字给人一种安稳、宁静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村酒和扁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质朴而宁静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午香吹稻海田熟,秋蔓引菰茅屋深​​:“午香吹稻海田熟”,午间的香气吹拂着稻田,表明海边田地的稻子已经成熟,展现出丰收的景象。“秋蔓引菰茅屋深”,秋天的藤蔓牵引着菰草,茅屋在深处若隐若现,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田园生活画面。这两句诗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闲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天地暗尘归客鬓,江湖斜日动乡心​​:“天地暗尘归客鬓”,天地间的风尘染白了诗人的双鬓,暗示了诗人在天地间奔波的沧桑之感。“江湖斜日动乡心”,江湖上的夕阳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动”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这两句诗由景转入情,抒发了诗人在羁旅中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衰年自笑为形役,空羡閒鸥卧水阴​​:“衰年自笑为形役”,衰老的年纪,诗人独自笑自己被形体所役使,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无奈。“空羡閒鸥卧水阴”,徒然羡慕那悠闲的鸥鸟卧在水边阴凉处,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两句诗在全诗结尾处,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在羁旅中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又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林景熙《别方槐庭山人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林景熙《精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