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běi
yàn
dàng
shān
xià

朝代:宋作者:林景熙浏览量:1
驿
róng
qiū
gāo
jiàn
zǎo
hóng
鸿
dàng
yún
fēi
zuò
hǎi
shè
chéng
hóng
shuǐ
tōng
lóng
xué
zhū
fēng
jìn
gōng
líng
yùn
dào
shān
zhōng

译文

沿着驿道前行进入芙蓉村,秋高气爽时节看见早早南飞的大雁。飘荡的云雾飞动变幻化作了雨,海上初升的太阳照射形成了彩虹。一条溪水连通神秘的龙穴,众多山峰上都布满了佛宫。为什么谢灵运的足迹,没有来到这座山中。

逐句剖析

"驿路入芙蓉":沿着驿道前行进入芙蓉村,

"秋高见早鸿":秋高气爽时节看见早早南飞的大雁。

"荡云飞作雨":飘荡的云雾飞动变幻化作了雨,

"海日射成虹":海上初升的太阳照射形成了彩虹。

"一水通龙穴":一条溪水连通神秘的龙穴,

"诸峰尽佛宫":众多山峰上都布满了佛宫。

"如何灵运屐":为什么谢灵运的足迹,

"不到此山中":没有来到这座山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北雁荡山下》是宋代林景熙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点明诗人沿着驿路来到芙蓉,在秋高时节看到早飞的大雁;颔联描绘了荡云变幻成雨,海日照射形成彩虹的奇妙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瑰丽;颈联则写出这里有溪水连通神秘的龙穴,诸多山峰上遍布佛宫;尾联以谢灵运未曾到此山,增添对其未广为人知的遗憾。整首诗通过对北雁荡山下沿途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北雁荡山景色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如此美景未被更多人领略的惋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林景熙(1242~1310),南宋诗人。字德阳(一作德旸),号霁山,学者称霁山先生,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咸淳七年上舍释褐。初授泉州教官,历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不仕,以诗书自娱,与会稽王英孙结盟。其诗文风格幽婉,沉郁悲凉又不失雄放;论诗主张“诗文归一”“根于性情”。代表作品有《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梦回》《古松》等。著有文集《白石稿》10卷、诗集《白石樵唱》6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驿路入芙蓉”,诗人起笔交代自己的行程,沿着驿路进入芙蓉村,点明地点。“秋高见早鸿”则点明时间为秋季,通过“早鸿”这一意象,不仅增添了秋天的氛围,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此联为下文描写北雁荡山的景色做铺垫,展现出一幅秋景行旅图。颔联:“荡云飞作雨,海日射成虹”,描绘出一幅奇幻壮观的画面。飘荡的云雾变幻莫测,竟然化作了雨;而海上初升的太阳光芒四射,照射在水汽上形成了绚丽的彩虹。诗人从动态与色彩的角度,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用词精妙,对仗工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北雁荡山景色的独特魅力。颈联:“一水通龙穴,诸峰尽佛宫”,从描写自然景观过渡到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一条溪水潺潺流淌,仿佛通向神秘的龙穴,给人以神秘之感;而众多山峰之上,都建有佛宫,体现出这里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通”和“尽”两个字,生动地展现出山水与建筑之间的紧密联系,使画面更加丰富立体。尾联:“如何灵运屐,不到此山中”,诗人笔锋一转,联想到谢灵运这位喜爱游历山水的著名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出对谢灵运未曾涉足北雁荡山的疑惑与惋惜。言外之意,如此美丽的景色,本应被谢灵运这样的大家发现并传颂,却没有,从而突出了北雁荡山虽美却少有人知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林景熙《元日即事》

下一篇:宋·林景熙《寄葛秋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