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六出飞花":夜来雪花六瓣纷飞,
"又催寂寞袁门闭":又催袁安门闭守孤寂。
"幽斋无寐":幽居书斋无法入眠,
"寒欺衾布":寒气侵袭布被,
"明吞窗纸":雪光映透窗纸。
"起步闲庭":起身漫步闲庭,
"月华交映":月色与雪光交相辉映,
"长空如水":长空澄澈似水。
"便乘风欲去":欲乘风而去,
"凌云直上":直上云霄,
"青冥际、":至青天之际、
"骑箕尾":骑箕尾星。
"谁信团成和气":谁料想祥和之气凝聚。
"在贤侯、":源于贤侯、
"笑谈声里":谈笑之间。
"咸惊句琢琼瑰":惊叹词句如雕琢美玉,
"端是锦缠肠胃":确是锦绣才华满腹。
"宿麦连云":越冬麦田连绵如云,
"遗蝗入地":蝗虫残卵埋入地下,
"田家知未":农夫是否知晓。
"更明年看取":待来年再看,
"东阡北陌":田间纵横小路,
"黄云万里":麦浪翻涌似万里黄云。
南宋书画家、词人
杨无咎(1097~1169?),宋代书画家、词人。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宋高宗时,因不愿依附秦桧,累征不起,隐居而终。杨无咎善画墨梅,工书法,词亦殊工,被称为“逃禅三绝”。他创作的墨梅在画史上影响深远,在当时已经声名远播,有“得补之一幅梅,价不下百千匹”之说。其书法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他的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存世作品有《四梅花图》《雪梅图》。著有《逃禅词》一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田园词。描绘了冬夜降雪、庭院月华等自然景象,展现了田野丰收的壮丽图景,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丰收年景的期待,体现了宋代文人词中常见的田园主题与清丽风格。
2. 写作手法
白描:词中运用白描勾勒景物,如“夜来六出飞花”,仅以“六出飞花”四字,便简洁勾勒出雪花纷飞的冬日景象,未作过多渲染却生动可感;“黄云万里”同样以质朴文字,勾勒出田野间麦浪金黄、丰收在望的壮阔图景,展现白描的质朴传神。虚实结合:“夜来六出飞花,趁风势、飞过园亭去”等词句为实写,描绘眼前冬夜雪花随风飞过园亭的实景。而“更明年看取,东阡北陌,黄云万里”则为虚写,由当下雪景展开想象,描绘出未来田野丰收、麦浪如黄云般翻涌的画面,虚实相生,拓展意境。比喻:末句“更明年看取,东阡北陌,黄云万里”,把成熟的稻麦比作“黄云”,还用水“万里”形容田野特别广,让人很直观地想到丰收时稻麦连片的壮观样子,也符合“瑞雪兆丰年”的老说法。
3. 分段赏析
上片“夜来六出飞花,又催寂寞袁门闭”,开篇写冬夜雪花飘落,“六出飞花”是雪花的别称,形象点出雪的形态。“催”字用得巧妙,仿佛雪花在主动催促着像袁安那样的人紧闭柴门,既写出雪势之大,又带出一种寒冬里的寂静感,让人联想到大雪封门时的冷清。“幽斋无寐,寒欺衾布,明吞窗纸”,接着写自己在幽静的书斋里睡不着。“寒欺衾布”把寒冷拟人化,好像寒气在故意欺负单薄的被褥,突出冬夜的冷;“明吞窗纸”则写雪光太亮,几乎要把窗纸都“吞”掉,夸张地表现出雪的洁白与厚重,也暗示了作者因寒冷或思绪而难以入眠的状态。“起步闲庭,月华交映,长空如水”,作者起身走到庭院里,雪光和月光相互映照,天空像清水一样澄澈。这几句画面感很强,从室内的憋闷转到室外的开阔,清冷中透着宁静,让人感受到雪夜独特的洁净与空旷,也流露出作者在寂静中寻得的片刻安宁。“便乘风欲去,凌云直上,青冥际、骑箕尾”,由眼前的雪景生发奇想:想借着风势直上高空,到青天里骑在箕、尾二星上遨游。这是浪漫的想象,既写出雪夜天空的高远,也藏着作者摆脱束缚、向往自由的心境,让上片在现实与想象的切换中显得灵动。下片“谁信团成和气。在贤侯、笑谈声里”,下片转写人事。谁能想到,这寒冬里的温暖气息,竟藏在贤侯的谈笑之中呢?“团成和气”与上片的寒冷形成对比,突出贤侯带来的温暖氛围,也暗示他治理下的地方安宁和睦。“咸惊句琢琼瑰,端是锦缠肠胃”,众人都惊叹贤侯的诗句像雕琢的美玉般珍贵,他的才思就像锦绣裹着肠胃一样丰富。这是直接夸赞贤侯的文采出众,从侧面烘托他的不凡,也让下片的“人”更具体可感。“宿麦连云,遗蝗入地,田家知未”,视线转向田野:冬小麦长得像云彩一样连绵,残留的蝗虫都钻进了地里。这是丰收的预兆,麦子茂盛、虫害消除,作者还特意问“田家知未”,带着对农民能否察觉这好兆头的关切,满是对田园生活的上心。“更明年看取,东阡北陌,黄云万里”,最后畅想未来:到明年看吧,田间东西南北的小路上,到处都是金黄的麦浪,像万里黄云一样。用“黄云万里”的壮阔画面,把对丰收的期待写得具体又热烈,让整首词在对未来的憧憬中收尾,满是踏实的喜悦。
下一篇:宋·杨无咎《白雪·檐收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