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én
yuè
yuán
·
·
fēng
yān
nèn

朝代:宋作者:杨无咎浏览量:1
fēng
yān
nèn
tòu
jiāo
xiāo
xiāng
féng
qiě
rén
yuán
dài
yuè
mǎn
dān
xiāo
làn
yóu
shèng
shǎng
gāo
dēng
huǒ
dǐng
fèi
shēng
xiāo
nián
sān
bǎi
liù
shí
yuàn
cháng
shì
jīn
xiāo

译文

风轻柔阳光微弱,残留的烟雾淡薄清新,凉意丝丝穿透薄纱。相遇暂且欢喜,人们围坐在华美的宴席上,此时月亮高悬在天空,光芒满照。尽情游玩欣赏美景,那高低错落的灯火辉煌灿烂,笙箫声喧闹如鼎中沸水。一年有三百六十天,愿每一天都像今夜这样美好。

逐句剖析

"风和日薄余烟嫩":风轻柔阳光微弱,残留的烟雾淡薄清新,

# 薄:一作蒲。

"测测透鲛绡":凉意丝丝穿透薄纱。

"相逢且喜":相遇暂且欢喜,

"人圆玳席":人们围坐在华美的宴席上,

"月满丹霄":此时月亮高悬在天空,光芒满照。

"烂游胜赏":尽情游玩欣赏美景,

"高低灯火":那高低错落的灯火辉煌灿烂,

"鼎沸笙箫":笙箫声喧闹如鼎中沸水。

"一年三百六十日":一年有三百六十天,

"愿长似今宵":愿每一天都像今夜这样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人月圆(其一)》是宋代杨无咎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为婉约风格的小令,题材聚焦于佳节欢聚的场景,通过描绘风和日丽、灯火璀璨的夜景,抒发对团圆美满的珍视与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上阕以“风和日薄”起笔,用“鲛绡”喻薄雾轻烟,营造朦胧柔美的氛围;“人圆玳席,月满丹霄”双关“人月两圆”,既写宴席间亲友相聚之乐,又暗合中秋月圆之意象,语言凝练而意境开阔。下阕“高低灯火,鼎沸笙箫”以视听结合的手法,渲染热闹欢腾的节日气氛;末句“一年三百六十日,愿长似今宵”直抒胸臆,将瞬间的欢愉升华为对永恒美好的祈愿,情感真挚动人。 全词语言清丽,善用对比、借景抒情等手法,体现了宋代文人词细腻婉转的特点,亦传递出对人间温情的深切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书画家、词人

杨无咎(1097~1169?),宋代书画家、词人。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宋高宗时,因不愿依附秦桧,累征不起,隐居而终。杨无咎善画墨梅,工书法,词亦殊工,被称为“逃禅三绝”。他创作的墨梅在画史上影响深远,在当时已经声名远播,有“得补之一幅梅,价不下百千匹”之说。其书法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他的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存世作品有《四梅花图》《雪梅图》。著有《逃禅词》一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风和日薄余烟嫩,侧侧透鲛绡”,先以轻柔的笔触勾勒环境:微风和煦,日光浅淡,残留的烟雾细软绵长,像轻轻透过滤纱般弥漫。“侧侧透”一词尤为精妙,将烟雾的轻盈、朦胧感写得鲜活,为全词奠定了温暖柔和的基调。接着“相逢且喜,人圆玳席,月满丹霄”三句直入主题,“相逢”二字点明相聚的契机,“且喜”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欣喜;“人圆”既指家人朋友围坐的圆满,也暗合“月圆”的传统意象;“玳席”与“丹霄”相映,将人间欢宴与天边圆月并置,共同构成一幅团圆美满的画面下片“烂游胜赏,高低灯火,鼎沸笙箫”转向动态场景的描写:“烂游胜赏”写众人沉浸在游玩赏景的兴味中,“高低灯火”勾勒出灯火错落的温馨场景,“鼎沸笙箫”则以喧闹的乐声烘托热闹氛围。这几句由静景转向动景,从环境渲染过渡到人群活动,进一步强化了相聚的热烈与欢畅。结尾“一年三百六十日,愿长似今宵”直抒胸臆,以“三百六十日”的日常对比“今宵”的珍贵,将对此刻团圆的满足升华为对永恒幸福的祈愿,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切的生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无咎《青玉案·芝兰桃李环围著》

下一篇:宋·杨无咎《洞仙歌·痴牛呆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