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日蒲余烟嫩":微风轻柔,阳光淡薄,残余的烟雾轻盈柔嫩,
"测测透鲛绡":那嫩烟似乎能透过轻薄的鲛绡。
"相逢且喜":如此美好的景象下,人们欢喜地相聚在一起,
"人圆玳席":围坐在圆形的玳瑁席上,
"月满丹霄":此时天空中的明月正圆,洒下清冷的光辉,将大地照耀得如同白昼。
"烂游胜赏":人们尽情地游玩观赏,
"高低灯火":高高低低的灯火璀璨,
"鼎沸笙箫":笙箫之声喧闹鼎沸。
"一年三百六十日":一年三百六十天,
"愿长似今宵":真希望天天都像今晚这样欢乐美好。
南宋书画家、词人
杨无咎(1097~1169?),宋代书画家、词人。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宋高宗时,因不愿依附秦桧,累征不起,隐居而终。杨无咎善画墨梅,工书法,词亦殊工,被称为“逃禅三绝”。他创作的墨梅在画史上影响深远,在当时已经声名远播,有“得补之一幅梅,价不下百千匹”之说。其书法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他的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存世作品有《四梅花图》《雪梅图》。著有《逃禅词》一卷。
1. 分段赏析
“风和日薄余烟嫩,侧侧透鲛绡”两句描绘了一幅春日傍晚的轻柔画面。“风和日薄”点明了天气状况,微风轻拂,阳光柔和,给人一种温暖舒适之感。一个“嫩”字,用得极为精妙,将余烟的轻盈、缥缈且带着春日新嫩的特点生动展现出来,仿佛那袅袅的烟雾都有了生命与质感。而“侧侧透鲛绡”则进一步从人的触觉感受来写,“侧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微风轻透薄如鲛绡的衣物时那种若有若无、微微凉凉的感觉,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春日傍晚微风的轻柔与细腻,同时也为全词营造出一种温馨、和美的氛围。“相逢且喜,人圆玳席,月满丹霄”三句刻画了欢聚的场景。“相逢且喜”直抒胸臆,写出了人们相遇时内心抑制不住的喜悦之情,这种喜悦是纯粹而真挚的。“人圆玳席”描绘了人们围坐在华丽的玳瑁席上,暗示着这是一场精心准备的聚会,大家欢聚一堂,场面热闹非凡。“月满丹霄”则将视角转向天空,一轮满月高悬在红霞满天的夜空,“满”字写出了月亮的圆满,“丹霄”给人一种高远、壮丽的感觉,不仅点明了时间是在月圆之夜,还以宏大而美好的景象烘托出此刻人们团圆的欢乐氛围,使喜悦之情更添几分。“烂游胜赏,高低灯火,鼎沸笙箫”三句描写了热闹的游乐景象。“烂游胜赏”总写尽情游玩、尽情欣赏美好景致的情景,表现出人们兴致高昂,全身心沉浸在这欢乐氛围之中。“高低灯火”从视觉角度描绘,高低错落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不定,勾勒出一幅灯火辉煌的画面,照亮了人们游玩的道路,也增添了夜晚的明亮与繁华。“鼎沸笙箫”从听觉角度着笔,笙箫等乐器演奏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如鼎中沸水般热闹非凡,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欢快的音乐声,感受到现场热烈的气氛,展现出了当时场面的热闹与欢腾。“一年三百六十日,愿长似今宵”两句直接抒情。前半句看似平淡地陈述一年的时间,实则为后半句的情感抒发做铺垫。“愿长似今宵”直白地表达出作者内心强烈的愿望,希望一年中的每一天都能像今晚这样美好,有相聚的喜悦、有热闹的游玩、有圆满的明月。
上一篇:宋·杨无咎《踏莎行·灯月交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