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云温雨润":原来是在这云气温和、雨水湿润的环境里。
"诮不解、":故作不解、
"佯嗔偷闷":又假装生气,暗自生着闷气。
"倾坐精神":满座的人都被她的精神气质所倾倒,
"堪人情性":性情惹人喜爱,
"眉际生春晕":眉梢间泛起淡淡的红晕。
"语带京华清更韵":言语中带着京城特有的清越雅致的韵味。
"听娅姹、":听那婉转悦耳、
"莺喉娇稳":如黄莺般娇柔平稳的声音。
"别后相思":分别后苦苦思念,
"心头欲见":心中迫切想要相见,
"觅个灯花信":只能期盼着灯花带来讯息。
南宋书画家、词人
杨无咎(1097~1169?),宋代书画家、词人。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宋高宗时,因不愿依附秦桧,累征不起,隐居而终。杨无咎善画墨梅,工书法,词亦殊工,被称为“逃禅三绝”。他创作的墨梅在画史上影响深远,在当时已经声名远播,有“得补之一幅梅,价不下百千匹”之说。其书法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他的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存世作品有《四梅花图》《雪梅图》。著有《逃禅词》一卷。
1. 分段赏析
上阕“原来是云温雨润。诮不解、佯嗔偷闷。倾坐精神,堪人情性,眉际生春晕”几句,是对相处场景的细致描绘。“云温雨润”以柔和的笔触勾勒出温润的环境,为人物出场营造了温情氛围。“诮不解、佯嗔偷闷”中,“诮”与“佯”二字极具表现力,将人物故作不解、假装嗔怪的娇憨情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并非真有怨怼,而是暗藏娇柔试探。“倾坐精神”凸显其神采足以倾倒满座,“堪人情性”点出其性情惹人怜爱,“眉际生春晕”则以细腻的观察捕捉到眉间红晕,既显娇羞之态,又添灵动光彩,三个分句层层递进,将人物的魅力鲜活呈现,让读者仿佛能亲眼目睹那份动人风情。下阕“语带京华清更韵。听娅姹、莺喉娇稳。别后相思,心头欲见,觅个灯花信”几句,先写人物言语,再抒别后深情。“语带京华清更韵”中,“京华”点明言语中裹挟的京城气息,“清更韵”则精准传达出声音的清越雅致,既显言语动听,又隐隐透露出人物可能的不凡底蕴。“听娅姹、莺喉娇稳”里,“娅姹”状声音婉转,“莺喉”以黄莺作比,极写声音娇柔,“娇稳”二字更显其声既娇美又平稳,读来如闻其声,令人心旷神怡。“别后相思”直抒胸臆,点出思念之情;“心头欲见”强化了相见的迫切;“觅个灯花信”则借用灯花报喜的民俗,将这份思念化为具体的期盼,情感真挚浓烈,由对人物的描绘自然过渡到别后的深情,让全词情感更为饱满。
上一篇:宋·杨无咎《多丽(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