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藏古寺":荒山里藏着一座古寺。
"见傍水梅开":只见水边有梅花绽放,
"一枝三四":不过一两枝、三四朵。
"兰枯蕙死":兰花、蕙草都已枯萎凋零。
"登临处、":登高望远时、
"慰我魂消惟此":能慰藉我心神的,唯有这梅花了。
"可堪红紫":哪能比得上那些红紫娇艳的花草。
"曾不解、":梅花从不曾懂得、
"和羹结子":为羹汤调味或结子繁衍的世俗功用。
"高压尽、":远远压倒所有、
"百卉千葩":各种花卉,千般奇葩,
"因君合修花史":正因有你,才值得编写一部花史。
"韶华且莫吹残":美好的春光请暂且不要把梅花吹落,
"待浅揾松煤":待我蘸取一点松烟墨,
"写教形似":将它的形态描绘下来。
"此时胸次":此时我的心境。
"凝冰雪、":仿佛凝结着冰雪、
"洗尽从前尘滓":洗尽了从前的尘世俗念。
"吟安个字":为斟酌一个恰当的字来形容它,
"判不寐、":我宁愿彻夜不眠、
"勾牵幽思":被这份清幽的情思萦绕。
"谁伴我、":谁能陪伴我、
"香宿蜂媒":在香气中住宿,蜜蜂做媒介,
"光浮月姊":月光浮动,月中仙子在旁。
南宋书画家、词人
杨无咎(1097~1169?),宋代书画家、词人。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宋高宗时,因不愿依附秦桧,累征不起,隐居而终。杨无咎善画墨梅,工书法,词亦殊工,被称为“逃禅三绝”。他创作的墨梅在画史上影响深远,在当时已经声名远播,有“得补之一幅梅,价不下百千匹”之说。其书法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他的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存世作品有《四梅花图》《雪梅图》。著有《逃禅词》一卷。
1.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荒山藏古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清幽孤寂的环境,为梅花的出场铺垫了静谧的背景。紧接着“见傍水梅开,一枝三四”,特写梅花绽放的姿态,“傍水”点出梅花生长的环境,“一枝三四”则显其疏朗淡雅,不同于繁花的簇拥,更显独特风骨。“兰枯蕙死”一句,以兰花、蕙草的枯萎凋零与梅花的绽放形成对比,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性。“登临处、慰我魂消惟此”,直接抒发情感,登高所见的景物中,唯有这梅花能慰藉心神,可见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深。“可堪红紫。曾不解、和羹结子”,将梅花与那些争奇斗艳的红紫花卉对比,指责它们徒有其表,既不懂得梅花可入汤调味的实用价值,也没有梅花结果的品格,进一步凸显梅花的可贵。“高压尽、百卉千葩,因君合修花史”,盛赞梅花远超百花,甚至认为应当为它专门修一部花史,对梅花的推崇之情溢于言表。下片“韶华且莫吹残,待浅揾松煤,写教形似”,诗人希望美好的春光不要吹落梅花,想要蘸取松烟墨,将梅花的形态描绘下来,足见对梅花的珍视。“此时胸次。凝冰雪、洗尽从前尘滓”,写观赏、描绘梅花时的心境,内心如冰雪般纯净,洗去了往日的尘俗杂念,梅花的高洁净化了诗人的心灵。“吟安个字。判不寐、勾牵幽思”,为了斟酌一个恰当的字眼来赞美梅花,诗人宁愿彻夜不眠,被这份对梅花的情思牵动,体现出对梅花的痴迷。“谁伴我、香宿蜂媒,光浮月姊”,以设问结束,写只有与梅花相伴的蜂蝶和月光下的嫦娥能陪伴自己欣赏梅花,既突出了梅花的清雅,也暗含了诗人与梅花相知相惜的孤独与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