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ú
xīn

朝代:宋作者:杨无咎浏览量:1
huāng
shān
cáng
jiàn
bàng
shuǐ
méi
kāi
yì​​
zhī
sān
lán
huì
dēng
lín
chù
wèi
hún
xiāo
wéi
kān
hóng
céng
jiě
gēng
jié
gāo
jìn
bǎi
huì
qiān
yīn
jūn
xiū
huā
shǐ
sháo
huá
qiě
chuī
cán
dài
qiǎn
wèn
sōng
méi
xiě
jiào
xíng
shí
xiōng
níng
bīng
xuě
jìn
cóng
qián
chén
yín
ān
pàn
mèi
gōu
qiān
yōu
shuí
bàn
xiāng
宿
fēng
méi
guāng
yuè

译文

荒山里藏着一座古寺。只见水边有梅花绽放,不过一两枝、三四朵。兰花、蕙草都已枯萎凋零。登高望远时、能慰藉我心神的,唯有这梅花了。哪能比得上那些红紫娇艳的花草。梅花从不曾懂得、为羹汤调味或结子繁衍的世俗功用。远远压倒所有、各种花卉,千般奇葩,正因有你,才值得编写一部花史。美好的春光请暂且不要把梅花吹落,待我蘸取一点松烟墨,将它的形态描绘下来。此时我的心境。仿佛凝结着冰雪、洗尽了从前的尘世俗念。为斟酌一个恰当的字来形容它,我宁愿彻夜不眠、被这份清幽的情思萦绕。谁能陪伴我、在香气中住宿,蜜蜂做媒介,月光浮动,月中仙子在旁。

逐句剖析

"荒山藏古寺":荒山里藏着一座古寺。

"见傍水梅开":只见水边有梅花绽放,

"一枝三四":不过一两枝、三四朵。

"兰枯蕙死":兰花、蕙草都已枯萎凋零。

"登临处、":登高望远时、

"慰我魂消惟此":能慰藉我心神的,唯有这梅花了。

"可堪红紫":哪能比得上那些红紫娇艳的花草。

"曾不解、":梅花从不曾懂得、

"和羹结子":为羹汤调味或结子繁衍的世俗功用。

"高压尽、":远远压倒所有、

"百卉千葩":各种花卉,千般奇葩,

"因君合修花史":正因有你,才值得编写一部花史。

"韶华且莫吹残":美好的春光请暂且不要把梅花吹落,

"待浅揾松煤":待我蘸取一点松烟墨,

"写教形似":将它的形态描绘下来。

"此时胸次":此时我的心境。

"凝冰雪、":仿佛凝结着冰雪、

"洗尽从前尘滓":洗尽了从前的尘世俗念。

"吟安个字":为斟酌一个恰当的字来形容它,

"判不寐、":我宁愿彻夜不眠、

"勾牵幽思":被这份清幽的情思萦绕。

"谁伴我、":谁能陪伴我、

"香宿蜂媒":在香气中住宿,蜜蜂做媒介,

"光浮月姊":月光浮动,月中仙子在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玉烛新》是宋代词人杨无咎创作的词作。此词上片描绘荒山古寺旁傍水而开的梅花,展现其在兰蕙凋零时独放的风姿,以及胜过百卉千葩的独特魅力;下片写词人想描绘梅花形态,因梅花高洁洗涤心灵,流露对梅花的珍视与情思。全词以质朴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品性,寄托了词人超逸脱俗的情怀,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书画家、词人

杨无咎(1097~1169?),宋代书画家、词人。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宋高宗时,因不愿依附秦桧,累征不起,隐居而终。杨无咎善画墨梅,工书法,词亦殊工,被称为“逃禅三绝”。他创作的墨梅在画史上影响深远,在当时已经声名远播,有“得补之一幅梅,价不下百千匹”之说。其书法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他的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存世作品有《四梅花图》《雪梅图》。著有《逃禅词》一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荒山藏古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清幽孤寂的环境,为梅花的出场铺垫了静谧的背景。紧接着“见傍水梅开,一枝三四”,特写梅花绽放的姿态,“傍水”点出梅花生长的环境,“一枝三四”则显其疏朗淡雅,不同于繁花的簇拥,更显独特风骨。“兰枯蕙死”一句,以兰花、蕙草的枯萎凋零与梅花的绽放形成对比,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性。“登临处、慰我魂消惟此”,直接抒发情感,登高所见的景物中,唯有这梅花能慰藉心神,可见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深。“可堪红紫。曾不解、和羹结子”,将梅花与那些争奇斗艳的红紫花卉对比,指责它们徒有其表,既不懂得梅花可入汤调味的实用价值,也没有梅花结果的品格,进一步凸显梅花的可贵。“高压尽、百卉千葩,因君合修花史”,盛赞梅花远超百花,甚至认为应当为它专门修一部花史,对梅花的推崇之情溢于言表。下片“韶华且莫吹残,待浅揾松煤,写教形似”,诗人希望美好的春光不要吹落梅花,想要蘸取松烟墨,将梅花的形态描绘下来,足见对梅花的珍视。“此时胸次。凝冰雪、洗尽从前尘滓”,写观赏、描绘梅花时的心境,内心如冰雪般纯净,洗去了往日的尘俗杂念,梅花的高洁净化了诗人的心灵。“吟安个字。判不寐、勾牵幽思”,为了斟酌一个恰当的字眼来赞美梅花,诗人宁愿彻夜不眠,被这份对梅花的情思牵动,体现出对梅花的痴迷。“谁伴我、香宿蜂媒,光浮月姊”,以设问结束,写只有与梅花相伴的蜂蝶和月光下的嫦娥能陪伴自己欣赏梅花,既突出了梅花的清雅,也暗含了诗人与梅花相知相惜的孤独与高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无咎《鹧鸪天·湖上风光直万金》

下一篇:宋·杨无咎《柳梢青·雪艳烟轻又要春色来到芳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