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chuò
shàng
rén
guī
hòu
ān

朝代:宋作者:张镃浏览量:1
chūn
fēng
chuī
dǎo
rén
chán
shī
chū
shān
lái
xiāng
péi
zuò
yuè
kǒu
biān
shēng
chén
āi
xià
fēng
chuī
zhǎng
shù
chán
shī
guī
shān
wèi
xián
chéng
zài
sān
liú
zhù
xué
shī
hòu
xiān
dào
kuáng
diān
yǒu
wèn
shì
shuí
qiě
sān
shí
nián

译文

春风吹得人站立不稳,禅师从山中来到城里。我陪禅师静坐几个月,嘴边都快积满灰尘了。夏风吹动树木生长,禅师却要回到山里去了。因为嫌弃城里太热,怎么挽留也留不住他。学写诗不分先后,我到了这境界像疯癫一样痴迷。若有人问这是谁的诗风,我恐怕要疑惑三十年。

逐句剖析

"春风吹倒人":春风吹得人站立不稳,

"禅师出山来":禅师从山中来到城里。

"相陪坐几月":我陪禅师静坐几个月,

"口边生尘埃":嘴边都快积满灰尘了。

"夏风吹长树":夏风吹动树木生长,

"禅师归山去":禅师却要回到山里去了。

"为嫌城里热":因为嫌弃城里太热,

"再三留不住":怎么挽留也留不住他。

"学诗无后先":学写诗不分先后,

"到此如狂颠":我到了这境界像疯癫一样痴迷。

"有问是谁格":若有人问这是谁的诗风,

"且疑三十年":我恐怕要疑惑三十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这是一首宋代古体诗,通过描绘禅师随季节变化而出山归山的生活,展现了禅者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诗歌前八句以春、夏两季为背景,用“春风吹倒人”“夏风吹长树”的自然意象,生动刻画禅师顺应自然、不滞于物的形象。“口边生尘埃”的夸张描写,突出禅师静默修行的特点;“为嫌城里热”一语双关,既写天气炎热,又暗指尘世纷扰。后四句转入诗人自述,以“学诗无后先”表达对诗歌创作不拘成法的理解,“如狂颠”则形象展现创作时的忘我状态。全诗语言质朴自然,节奏明快,将禅意与诗情巧妙融合,既赞美了禅师的超脱品格,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审美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张镃(1153~1221?),南宋词人。字功甫,亦作功父,又字时可,号约斋,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隆兴二年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其长于词,内容大都写园林风光、节序感兴、咏花赏月以及交游酬唱等,也有少数词作感怀国事。词风清丽和婉,语言明快洗练。写景咏物,尤为工细。代表作品有《梅品》《仕学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春风吹倒人,禅师出山来”两句以夸张手法描写春风之盛。一个“倒”字生动表现了春风之强劲,暗示自然伟力对尘世的扰动;而“出山来”则形成反差,突出禅师超然物外的形象。这种对比手法为后文禅师的归去埋下伏笔。“相陪坐几月,口边生尘埃”两句以白描手法记录修行生活。“坐几月”体现禅修的持久静默,“口边生尘埃”既是写实,又暗含禅宗“不立文字”的深意。诗人用诙谐的笔触,将严肃的修行日常写得趣味盎然。“夏风吹长树,禅师归山去”两句形成时空转换。前句“长树”暗示季节更替,展现自然生机;后句“归山”呼应首联,构成完整叙事。这种以自然景物衬托人事变迁的手法,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典型特征。“为嫌城里热,再三留不住”两句揭示禅师归隐的缘由。“嫌热”既是实写夏季酷暑,又暗喻尘世纷扰;“留不住”三字平实有力,凸显禅师超脱尘俗的坚定意志。语言虽浅近,意蕴却深远。“学诗无后先,到此如狂颠”两句转入诗人自况。“无后先”体现艺术追求的无差别境界,“如狂颠”则生动描摹创作时的忘我状态。这种将诗道与禅理相通的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艺术感悟。“有问是谁格,且疑三十年”两句以设问作结。“是谁格”的疑问,暗示艺术风格难以言诠;“三十年”的夸张表述,既表现对诗艺的执着追求,又暗合禅宗“参话头”的修行方式。结尾余韵悠长,引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镃《次韵叔祖阁学秋兴》

下一篇:宋·张镃《皇太子生辰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