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ān
māo

朝代:宋作者:张镃浏览量:1
bǎi
zhàng
yōng
cān
lǎo
shuāng
é
xiǎo
dān
dān
kěn
tīng
chái
shēng
qiè
suǒ
suǒ
dāng
lìng
shǔ
bèi
dào
rén
cháng
bìng
zuò
fáng
tóng
biān
yìng
huáng
xīn
rǎn
xiāng
cóng
shū
táng
chú

译文

懒得去百丈之外参访那老野狐,忽然就得到了一双小老虎般的小猫。(猫)目光威严,怎会因豺声而胆怯,(猫)一动,应当让鼠辈消失无踪。既然常和道人一同坐着,又何妨让童子玩弄编织它的胡须。新染的硬黄纸香气像蜡一样,从此这书堂都可以不用关闭厨房了。

逐句剖析

"百丈慵参老野狐":懒得去百丈之外参访那老野狐,

"一双俄得小于菟":忽然就得到了一双小老虎般的小猫。

# 双:一作只。

"眈眈肯听豺声怯":(猫)目光威严,怎会因豺声而胆怯,

"索索当令鼠辈无":(猫)一动,应当让鼠辈消失无踪。

"既与道人常并坐":既然常和道人一同坐着,

"何妨童子戏编须":又何妨让童子玩弄编织它的胡须。

"硬黄新染香如蜡":新染的硬黄纸香气像蜡一样,

"从此书堂不闭厨":从此这书堂都可以不用关闭厨房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虎斑猫》是南宋诗人张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此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围绕诗人得到一只虎斑猫展开。诗中先描述得到小猫的情景,接着刻画小猫威严能震慑老鼠的形象,又展现了小猫与道人、童子相处的有趣画面,最后提到因有小猫书堂无需闭厨。全诗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虎斑猫的可爱与威风,体现了诗人对小猫的喜爱之情,语言质朴自然,充满生活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张镃(1153~1221?),南宋词人。字功甫,亦作功父,又字时可,号约斋,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隆兴二年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其长于词,内容大都写园林风光、节序感兴、咏花赏月以及交游酬唱等,也有少数词作感怀国事。词风清丽和婉,语言明快洗练。写景咏物,尤为工细。代表作品有《梅品》《仕学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百丈慵参老野狐,一双俄得小于菟”,写诗人懒得去参访所谓的“老野狐”,偶然间得到了这只像小老虎一样的虎斑猫。开篇点出猫的到来,用“小於菟”比喻,既显猫的形态,又含喜爱之情,自然引出下文。颔联:“眈眈肯听豺声怯,索索当令鼠辈无”,描绘猫目光威严,不会因豺狼的叫声而胆怯;它一动,就能让老鼠吓得发抖,消失无踪。通过神态和效果描写,凸显猫的勇敢与捕鼠能力,呼应“小於菟”的比喻。颈联:“既与道人常并坐,何妨童子戏编须”,写猫与道人一同静坐,也不介意童子摆弄它的胡须。展现猫的温顺亲近,融入人的生活场景,画面温馨,体现人与猫的和谐。尾联:“硬黄新染香如蜡,从此书堂不闭厨”,新染的硬黄纸香气如蜡,因有这只猫,书斋的厨柜从此不用关闭。以猫带来的便利作结,暗含对猫的信赖与喜爱,收束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镃《臞庵书事四首其一》

下一篇:宋·张镃《次韵杨廷秀左司见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