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慵参老野狐":懒得去百丈之外参访那老野狐,
"一双俄得小于菟":忽然就得到了一双小老虎般的小猫。
# 双:一作只。
"眈眈肯听豺声怯":(猫)目光威严,怎会因豺声而胆怯,
"索索当令鼠辈无":(猫)一动,应当让鼠辈消失无踪。
"既与道人常并坐":既然常和道人一同坐着,
"何妨童子戏编须":又何妨让童子玩弄编织它的胡须。
"硬黄新染香如蜡":新染的硬黄纸香气像蜡一样,
"从此书堂不闭厨":从此这书堂都可以不用关闭厨房了。
南宋词人
张镃(1153~1221?),南宋词人。字功甫,亦作功父,又字时可,号约斋,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隆兴二年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其长于词,内容大都写园林风光、节序感兴、咏花赏月以及交游酬唱等,也有少数词作感怀国事。词风清丽和婉,语言明快洗练。写景咏物,尤为工细。代表作品有《梅品》《仕学规范》。
1. 分段赏析
首联:“百丈慵参老野狐,一双俄得小于菟”,写诗人懒得去参访所谓的“老野狐”,偶然间得到了这只像小老虎一样的虎斑猫。开篇点出猫的到来,用“小於菟”比喻,既显猫的形态,又含喜爱之情,自然引出下文。颔联:“眈眈肯听豺声怯,索索当令鼠辈无”,描绘猫目光威严,不会因豺狼的叫声而胆怯;它一动,就能让老鼠吓得发抖,消失无踪。通过神态和效果描写,凸显猫的勇敢与捕鼠能力,呼应“小於菟”的比喻。颈联:“既与道人常并坐,何妨童子戏编须”,写猫与道人一同静坐,也不介意童子摆弄它的胡须。展现猫的温顺亲近,融入人的生活场景,画面温馨,体现人与猫的和谐。尾联:“硬黄新染香如蜡,从此书堂不闭厨”,新染的硬黄纸香气如蜡,因有这只猫,书斋的厨柜从此不用关闭。以猫带来的便利作结,暗含对猫的信赖与喜爱,收束自然。
上一篇:宋·张镃《臞庵书事四首其一》
下一篇:宋·张镃《次韵杨廷秀左司见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