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煌煌山川精":南极像光辉闪耀的山川精灵,
"辉明渊耀为天经":其明亮的光辉是自然的准则。
"化成仙人渡沧溟":化成仙人渡过沧溟大海,
"黑风不作鱼龙腥":没有黑风,鱼龙也不散发腥气。
"冉冉风气如云停":缓缓的风气如云朵般停驻,
"峨冠曳带从竛竮":寿星戴着高冠拖着衣带,独自站立。
"修髯炯目玉炼形":长长的胡须、明亮的眼睛,如玉锤炼而成的形体。
"神光转映浮中庭":神光在中庭转动映照。
"穹龟坐踞捐辎軿":穹龟坐着,寿星抛弃了车驾,
"辽东令威姓维丁":辽东令威姓丁。
"翔空欲下摇霜翎":令威在天空飞翔想要下来,摇动如霜的羽毛,
"予方厌世争腐腥":我正厌倦世间的争腐腥。
"栖心玩域全撄宁":我的心栖息在元域,追求全撄宁的境界,
"此图谁将揭素屏":这幅图是谁把它挂在素屏上。
"细观混体通百灵":仔细观看画作,其混融之体能通百灵,
"诛馘飞毒命门扃":能诛杀飞毒,守护命门。
"清音透顶闻雷霆":清音穿透头顶如听雷霆,
"披萝重冈斸松苓":披着藤蔓在重冈采松苓,
"我命在我同千龄":我的命运由我自己掌控,能活到千岁。
南宋词人
张镃(1153~1221?),南宋词人。字功甫,亦作功父,又字时可,号约斋,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隆兴二年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其长于词,内容大都写园林风光、节序感兴、咏花赏月以及交游酬唱等,也有少数词作感怀国事。词风清丽和婉,语言明快洗练。写景咏物,尤为工细。代表作品有《梅品》《仕学规范》。
1. 分段赏析
“南极煌煌山川精,辉明渊耀为天经”,开篇描绘南极之地山川壮丽辉煌,是天地间的精华所在,其光芒明亮深沉,如天之常道,为整个画面奠定了宏大、神秘且充满力量感的基调。“化成仙人渡沧溟,黑风不作鱼龙腥”,写山川之精化为仙人,悠然渡过沧海,海面上风平浪静,没有黑风肆虐,也没有鱼龙散发的腥味,营造出一种纯净、安宁的仙境氛围,展现出仙人的超凡与自在。“冉冉风气如云停,峨冠曳带从竛竮”,以细腻笔触刻画了画面中仿佛流动缓慢的风气如同云朵静止一般,寿星峨冠博带,在云雾中从容行走,“竛竮”一词更增添了一种空灵、飘逸的感觉,使仙人形象跃然纸上。“修髯炯目玉鍊形,神光转映浮中庭”,着重描绘寿星的外貌,修长的胡须,明亮的眼睛,如玉般的身形,其身上的神光在中庭水面上反射出熠熠光芒,进一步凸显出寿星的仙风道骨与神秘气质。“穹龟坐踞捐辎軿,辽东令威姓维丁”,画面中巨大的乌龟盘踞着,舍弃了华丽的车乘,而辽东的丁令威也在画中,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与神秘色彩,“穹龟”和“辽东令威”等意象使整个场景更具神话氛围。“翔空欲下摇霜翎,予方厌世争腐腥”,写丁令威化作的飞鸟在空中盘旋,欲振翅落下,而诗人自己则对世间的争斗和腐朽感到厌倦,由对画的描绘转向自身情感的抒发,表达出对世俗的厌弃之情。“栖心元域全撄宁,此图谁将揭素屏”,表明诗人想要将心灵栖息于纯净的仙境,以求得内心的安宁,同时发出疑问,谁能揭开这素屏,展示出这幅神奇的画作,引发读者的好奇与思考。“细观混体通百灵,诛馘飞毒命门扃”,诗人认为仔细观赏这幅画,能感受到画中蕴含的万物与神灵相通的奇妙,仿佛具有一种力量,能诛杀邪恶,关闭毒恶的命运之门,体现出画作给予诗人的强烈感受,以及其中蕴含的神秘力量。“清音透顶闻雷霆,披萝重冈斸松苓,我命在我同千龄”,最后诗人仿佛听到画中传来清澈之音,直达头顶,如同雷霆般震撼,又想象自己在画中的仙境里,披着藤萝在重冈之上挖掘松苓,领悟到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能与千年岁月同寿,表达出诗人对这种超脱、自在、掌控自我命运的境界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