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éng
shǐ
tài
shī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张镃浏览量:1
wéi
jīn
què
xiàng
céng
shì
huáng
shī
jìn
wéi
yuán
bài
hái
cóng
péng
chuán
wén
fēng
jǐng
shèng
dòng
tiān
shī
kěn
shì
qiáo
fǒu
lín
jiān
yào
bēi

译文

昔日担任朝廷高官,曾是如同辅佐玉皇般尊崇的人物。近期刚刚在宫墙内朝拜,又期望能像彭祖一样长寿。听闻此地风景优美,很多人在此写下赞美仙境般的诗篇。是否愿意展示给渔人樵夫呢,我想在林间立碑记录。

逐句剖析

"昔为金阙相":昔日担任朝廷高官,

"曾是玉皇师":曾是如同辅佐玉皇般尊崇的人物。

"近即维垣拜":近期刚刚在宫墙内朝拜,

"还从彭祖期":又期望能像彭祖一样长寿。

"传闻风景胜":听闻此地风景优美,

"我赋洞天诗":很多人在此写下赞美仙境般的诗篇。

"肯示渔樵否":是否愿意展示给渔人樵夫呢,

"林间要勒碑":我想在林间立碑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呈史太师二首(其一)》是宋代张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是诗人寄给史太师的。开篇回忆史太师昔日的尊崇地位,“昔为金阙相,曾是玉皇师”,凸显其身份的高贵和重要。接着描述史太师近期的活动,“近即维垣拜,还从彭祖期”,体现其在朝堂的作为和对长寿的期许。然后听闻史太师所在之地风景优美,人们多赋诗赞美,“传闻风景胜,多赋洞天诗”,侧面烘托出此地的美妙。最后诗人表达希望史太师能将美好展示给渔樵等普通人,并想在林间立碑记录的想法,体现出对史太师及当地风光的向往与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张镃(1153~1221?),南宋词人。字功甫,亦作功父,又字时可,号约斋,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隆兴二年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其长于词,内容大都写园林风光、节序感兴、咏花赏月以及交游酬唱等,也有少数词作感怀国事。词风清丽和婉,语言明快洗练。写景咏物,尤为工细。代表作品有《梅品》《仕学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昔为金阙相,曾是玉皇师”以宏大的视角开篇,回忆史太师昔日的尊贵地位。“金阙”象征着朝廷,“玉皇”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神灵,将史太师比作辅佐玉皇的人物,极言其地位之高、权力之大,为全诗奠定了崇敬的基调,让读者对史太师的过往有了深刻的印象。“近即维垣拜,还从彭祖期”聚焦于史太师近期的情况。“维垣拜”描绘出他在朝堂上恭敬朝拜皇帝的场景,体现出其作为臣子的职责和忠诚。“还从彭祖期”则笔锋一转,表达出对他长寿的美好期许,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不仅有高高在上的威严,也有人性化的祈愿。“传闻风景胜,多赋洞天诗”通过听闻的信息,侧面描写史太师所在之地的风景。“传闻”一词增添了一种神秘感,“风景胜”直接点明此地景色的优美。“多赋洞天诗”则进一步强调其美景如同仙境,引得众多人赋诗赞美,从侧面烘托出此地的独特魅力,引发读者的向往之情。“肯示渔樵否,林间要勒碑”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愿望。“肯示渔樵否”以询问的方式,希望史太师能将此地的美好展示给普通的渔人樵夫,体现出一种分享美好的情怀。“林间要勒碑”则表明诗人想要在林间立碑记录这一切,既表达了对史太师的敬重,也流露出对当地风光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使全诗的情感达到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镃《崔悫画双鹅引雏》

下一篇:宋·张镃《呈曾仲躬侍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