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蜢髀多节":蚱蜢的腿节很多,
"蜜蜂脾有香":蜜蜂的蜜脾散发着香气。
"藓痕分磥砢":苔藓的痕迹高低不平、错落有致,
"兰颖聚琳琅":兰草的花穗聚集在一起,如同美玉般美好。
"药谱知曾有":在药谱里应当知道石斛这种植物,
"诗题得未尝":但在诗题创作中还没有人写过它。
"瓦盆风弄晚":傍晚的风吹动着瓦盆,
"披拂一襟凉":我敞开衣襟,感受着这一阵凉爽。
南宋文学家
洪咨夔(1176?~1236?),南宋文学家。字舜俞,号平斋,谥忠文,临安府於潜(今浙江临安)人。嘉泰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其诗为江西诗派风格,受杨万里影响,时有新巧比喻,社会批判性强,有讽刺官吏、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他亦善写乡村景物。其词风淋漓激壮,多磊落之感,不乏豪情壮语,也有淡雅之作。他长于制诰,典丽和洽,风骨颀秀,温纯精切,被称为南渡后之大手笔,撰有《春秋说》《两汉诏令》《平斋文集》《平斋词》等著作。代表作品有《狐鼠》《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卜算子·簸弄柳梢春》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蚱蜢髀多节,蜜蜂脾有香”,以蚱蜢腿节多和蜜蜂蜜脾香起兴,看似与石斛无关,实则通过这种独特的联想,引起读者对石斛的好奇,为后文描写石斛做铺垫,增添了诗歌的新奇感。颔联:“藓痕分磥砢,兰颖聚琳琅”,细致描绘石斛的生长环境和形态。“藓痕分磥砢”写出石斛周围苔藓高低不平、错落有致的样子,“兰颖聚琳琅”将石斛的花穗比作美玉,形象地表现出石斛的美丽和珍贵。颈联:“药谱知曾有,诗题得未尝”,从药谱和诗题的角度,点明石斛在药谱中有记载但在诗题创作中较少出现,强调石斛的独特性,也体现出诗人对石斛的关注和发现。尾联:“瓦盆风弄晚,披拂一襟凉”,描绘傍晚风吹瓦盆,诗人感受凉爽的情景。“瓦盆风弄晚”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披拂一襟凉”则表现出诗人在这种氛围中的惬意感受,进一步表达了对石斛所处环境和自身感受的喜爱。
上一篇:宋·洪咨夔《春日即事》
下一篇:宋·洪咨夔《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