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洪咨夔浏览量:1
huáng
zhī
wàn
xīn
yín
shēn
yǒu
wěi
bài
yuè
绿
méng
jīn
zhēn
yǎn
míng
zhì
zhēn
zhì
zhēn
xiāng
tóu
huí
shēn
pāi
shǒu
xiào
nǎi
wēng
xíng
shū
shāo
ǎi
zhú

译文

牵牛星与织女星怀着万古不变的相思心,含情脉脉想要渡过深邃的银河相会。有整齐装扮的少女起身拜月,乌黑发丝间戴着一根金针准备乞巧。少女目光明亮,穿针时志向坚定如射靶,针和线迅速投合,像箭镞射中目标般顺利。转身拍手笑自己的父亲,笑他写字笔画大、行距宽,还点着矮小的蜡烛。

逐句剖析

"黄姑织女万古心":牵牛星与织女星怀着万古不变的相思心,

"脉脉欲渡银河深":含情脉脉想要渡过深邃的银河相会。

"有齐委女起拜月":有整齐装扮的少女起身拜月,

"绿发一缕蒙金针":乌黑发丝间戴着一根金针准备乞巧。

"眼明志针如志鹄":少女目光明亮,穿针时志向坚定如射靶,

"针发相投如破镞":针和线迅速投合,像箭镞射中目标般顺利。

"回身拍手笑乃翁":转身拍手笑自己的父亲,

"字大行疏烧矮烛":笑他写字笔画大、行距宽,还点着矮小的蜡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七夕》是南宋诗人洪咨夔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以七夕节为背景,融合牛郎织女的传说与人间乞巧习俗,表达对忠贞爱情的赞美。全诗语言平实却意蕴丰富,前两句以神话开篇,点明牛郎织女的爱情,暗示追求爱情的艰辛。后四句转向人间场景,少女“拜月穿针”,针线精准如射中靶心,既体现乞巧习俗的灵巧技艺,又以“志鹄”暗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洪咨夔(1176?~1236?),南宋文学家。字舜俞,号平斋,谥忠文,临安府於潜(今浙江临安)人。嘉泰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其诗为江西诗派风格,受杨万里影响,时有新巧比喻,社会批判性强,有讽刺官吏、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他亦善写乡村景物。其词风淋漓激壮,多磊落之感,不乏豪情壮语,也有淡雅之作。他长于制诰,典丽和洽,风骨颀秀,温纯精切,被称为南渡后之大手笔,撰有《春秋说》《两汉诏令》《平斋文集》《平斋词》等著作。代表作品有《狐鼠》《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卜算子·簸弄柳梢春》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黄姑织女万古心”,借“黄姑”(牵牛星别称)与织女的典故,点明七夕主题,强调其相思之情。“脉脉欲渡银河深”以“脉脉”形容含情凝望之态,“银河深”既写天河的辽阔,又暗喻阻隔的无奈,语言凝练而意境悠远。“有齐季女起拜月”描写少女虔诚拜月的动作,“绿发一缕蒙金针”以“绿发”与“金针”的色彩对比,刻画少女的形象。“眼明志针如志鹄”用“鹄”(天鹅)比喻少女专注坚定的目光,暗示其对美好姻缘的期许;“针发相投如破镞”以针线精准穿引,象征心意相通的瞬间,比喻新奇贴切。“回身拍手笑乃翁,字大行疏烧矮烛”点明少女完成祈愿后的天真举动,转身向父亲欢笑,烛光下写下心愿。通过“拍手笑”的细节与“字大行疏”的笔迹,展现少女的烂漫性情,而“烧矮烛”的温馨画面,更添生活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洪咨夔《追和及甫雪》

下一篇:宋·洪咨夔《题锺春伯所示周昉明皇对弈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