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
"信行窝到处":随意行走,所到之处,
# 行窝:宋邵雍自名其居曰安乐窝。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后泛称小住或待客的别舍为行窝。
"人间天上":如同人间仙境。
"一笑唤回新造化":老人一笑仿佛唤回大自然新的生机,
"满眼翠舒红放":眼前满是翠柳舒展、红花绽放的景象。
"脑后功名":将功名置于脑后,
"脚跟富贵":把富贵踩在脚下,
"梦断春旗仗":追求功名的梦想如春日仪仗队般消逝。
# 春旗仗:旧俗于立春日挂春旗,以为春至的象征。
"辐巾萧散":头戴幅巾,潇洒闲散,
"任他虮虱龙象":任由世间如虮虱与龙象般大小之事。
"正是杨柳初眠":此时正是杨柳刚刚开始呈现出如睡眠般姿态的时候,
"海棠半睡":海棠花如半睡未醒的样子,
"锦绣天开障":天空如同展开一幅锦绣的屏障。
"鹤骨松筋年望八":老人身体如鹤骨松筋般硬朗,年纪将近八十,
"得醉不妨澜浪":不妨尽情醉酒欢乐,
"节过烧灯":烧灯节已经过去,
"时催修禊":时间催促着修禊节的到来,
# 修禊:古时民俗,于三月上巳日在水边举行祭礼,以驱除不祥,称为修楔。
"迎面韶华荡":扑面而来的是美好的春光在荡漾。
# 韶华:美好的春光。
"宗文扶著":宗文搀扶着(老人),
"问翁马首何向":询问老人要向哪个方向前行。
南宋文学家
洪咨夔(1176?~1236?),南宋文学家。字舜俞,号平斋,谥忠文,临安府於潜(今浙江临安)人。嘉泰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其诗为江西诗派风格,受杨万里影响,时有新巧比喻,社会批判性强,有讽刺官吏、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他亦善写乡村景物。其词风淋漓激壮,多磊落之感,不乏豪情壮语,也有淡雅之作。他长于制诰,典丽和洽,风骨颀秀,温纯精切,被称为南渡后之大手笔,撰有《春秋说》《两汉诏令》《平斋文集》《平斋词》等著作。代表作品有《狐鼠》《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卜算子·簸弄柳梢春》等。
1. 分段赏析
上阕:“光风霁月,信行窝到处,人间天上。”开篇用“光风霁月”形容老人的心境开阔、明朗,无论走到何处,都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奠定了全词明快、美好的基调。“一笑唤回新造化,满眼翠舒红放。”老人的一笑仿佛唤回了大自然的生机,眼前呈现出翠柳舒展、红花绽放的春日美景,既描绘了实景,也暗示老人给周围带来活力与美好。“脑后功名,脚跟富贵,梦断春旗仗。”表明老人已将功名富贵抛诸脑后,曾经追求功名的梦想如春日仪仗队般消逝,体现老人超脱的心境。“辐巾萧散,任他虮虱龙象。”描写老人头戴幅巾,潇洒闲散,对世间大小之事都不在意,进一步强调其豁达超脱。下阕:“正是杨柳初眠,海棠半睡,锦绣天开障。”具体描绘春日景色,杨柳如刚刚入眠,海棠似半睡未醒,眼前如锦绣般展开的景象,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渲染出欢乐祥和的氛围。“鹤骨松筋年望八,得醉不妨澜浪。”形容老人身体硬朗如鹤骨松筋,年近八十,不妨尽情醉酒欢乐,表达对老人健康长寿且豁达生活态度的赞美。“节过烧灯,时催修禊,迎面韶华荡。”点明烧灯节已过,修禊节将至,扑面而来的是美好的春光,既体现时间的流转,也突出节日氛围和春日的活力。“宗文扶著,问翁马首何向。”以晚辈宗文搀扶老人,询问老人要去往何处的画面结尾,充满生活情趣,展现出温馨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寓意着对老人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上一篇:宋·洪咨夔《水仙》
下一篇:宋·洪咨夔《答及甫见和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