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què
shān

朝代:宋作者:陈师道浏览量:1
xiǎo
shì
dēng
shān
jiǎo
jīn
nián
yòng
wēi
wēi
jiāo
luò
shǔ
qīng
yóu
ān
liú
shàng
zhōng
nián
liáo
kuài
bìng
shī

译文

试着小步登上鹊山山脚,今年登山不用他人搀扶。济水与泺水微微交汇,清晰地数点着青州、徐州等地。当地古朴风俗还留存着虞舜时的遗风,安稳水流仍彰显着大禹治水的谋略。一整年姑且有这一次畅快的经历,我身患疾病,却好似失去了像扁鹊这样的医家。

逐句剖析

"小试登山脚":试着小步登上鹊山山脚,

"今年不用扶":今年登山不用他人搀扶。

"微微交济泺":济水与泺水微微交汇,

# 济泺:济水(今黄河)与泺水。泺水源于济南趵突诸泉,北流注人小清河。

"历历数青徐":清晰地数点着青州、徐州等地。

# 青徐:青州与徐州,古概指齐鲁之地。

"朴俗犹虞力":当地古朴风俗还留存着虞舜时的遗风,

# 虞力:虞舜教化之力。,朴俗:朴素的风俗。

"安流尚禹谟":安稳水流仍彰显着大禹治水的谋略。

# 禹谟:大禹的规划。谟,即谋划。《尚书》有《大禹谟》篇。,安流:治理河流。

"终年聊一快":一整年姑且有这一次畅快的经历,

"吾病失医卢":我身患疾病,却好似失去了像扁鹊这样的医家。

# 吾病失医卢:自注:山因扁鹊而名。医卢:扁鹊家在卢国,所以被称为卢医,这里代指名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鹊山》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五言律诗。诗作围绕登鹊山展开。首联从自身登山状态切入,隐含过往辛酸;颔联描绘山顶极目远眺之景,视野开阔;颈联借舜、禹两位古代英雄,融入对历史的追思;尾联抒发难得一快、暂忘烦忧享受风景的复杂心绪。其以质朴无华的语言、沉郁顿挫的风格,满含作者凄苦之情,将登山过程与个人感慨、历史联想相融合,展现独特情感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

陈师道(1052~1101),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时因苏轼等人推荐,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家境困窘,爱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他主张诗歌“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陈师道为文师法曾巩,诗歌语言平淡质朴,风格奇峭清新,内容主要围绕个人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展开。代表作品有《送内》《别三子》《示三子》《怀远》等。著有《后山居士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徽宗登基,太后向氏主持朝政。在她的安排下,此前被贬的旧党众人陆续被召回京城,恢复原职。陈师道自绍圣二年(1095年)因母亲去世守丧后,一直闲居徐州,生活困窘,也于这一年七月获任棣州教授。此诗便是他在棣州任职期间,为抒发喜得新职、心情舒畅爽快之感而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写登高抒怀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借登鹊山这一活动,先写自身登山状态,再绘山顶远眺景色,又关联舜、禹历史人物,最后抒发难得畅快、暂忘烦忧的心情,在登高过程中融入个人辛酸、对历史的追念与当下复杂感慨。

2. 分段赏析

首联:“小试登山脚,今年不用扶”,“小试”二字,尽显诗人起初对自身体力的不确定。试着攀登一段后,惊喜发觉“今年不用扶”,这份喜悦背后,藏着诸多不为人道的辛酸。人遇喜事,精神爽朗,思绪轻快,连脚步都变得灵动。可往昔岁月里,不管是新春寻胜,还是清秋登高,诗人都得靠亲友搀扶,方能勉强成行。正值壮年却身体衰弱至此,生活的困窘贫寒,不言而喻。颔联:“微微交济泺,历历数青徐”,描绘诗人登顶后极目远眺之景。济水、泺水似两条白绸带,绕过山脚向北流淌,于远方泺口交汇,“微微”二字,道尽远景的朦胧难辨。目光稍收,青、徐二州辖地内,阡陌交错、牛羊成群,房舍田垄、树木庄稼,清晰入目。徐州是诗人故乡,家乡山水让他倍感熟悉亲切。此联“有神致,虚字炼得好”,这“神致”源于景中含情。能望见远方泺口,足见诗人在山顶停留时间之久;众多景物一一“数”来,尽显兴致之高。诗人未直白抒发兴奋快意,而是借写景含蓄流露;写景也未细描云水竹石、鸟鸣花香,仅以望远、指点二动作概括,既契合登高远眺实情,又巧妙点明情意。颈联:“朴俗犹虞力,安流尚禹谟”,诗人眼中,当地风土人情淳朴真挚,仿若虞舜治下的太平世;山川河流安静驯顺,恰似大禹治水后的模样。天下明德始自虞帝,山川因大禹平定,见眼前山川,诗人不由想起舜、禹两位上古英雄。赏景忆英雄,心中满是畅快。尾联:“终年聊一快,吾病失医卢”,当诗人目光从远方回落到脚下,思绪从远古拉回现实,笔锋骤转,气氛陡变,兴致大减。脚下之山因古代名医扁鹊得名,可诗人虽体衰病缠,却因穷困,无法得“卢医”救治。“终年聊一快”,满是凄婉。面对残酷现实,诗人无奈,难得一年有这般愉快时刻,只好暂且抛却一切,尽情赏景。没人知晓,诗人欢颜后,藏着多少痛苦与悲哀。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质朴厚重、沉郁顿挫,堪称最贴近杜甫风格的陈师道五律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暗合老杜,今注本无之。细味句律,谓后山学山谷,其宝学老社,兴与之俱化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

# 出句用“犹”字,对句复用“尚”字,便是合掌,老杜无此法也。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

# 末句言病不遇卢医,生硬晦涩,是江西派过求瘦硬之病。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卷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师道《放歌行(其一)》

下一篇:宋·陈师道《洛阳春·酒到横波娇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