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行家,
# 方家:有特别技能的人。
"以磁石磨针锋":用磁石磨针尖,
"则能指南":针尖就能指南;
"然常微偏东":然而常常略微偏东,
"不全南也":不全指向正南方。
# 全南:指向正南方。南,名词做动词,指向南方。
"水浮多荡摇":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
# 水浮:磁针穿过草灯浮在水面。
"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在指甲或碗边都有可能这样,
# 碗唇:碗口。,指爪:指甲。
"运转尤速":运转的速度很快,
"但坚滑易坠":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
"不若缕悬为最善":不过在这几种方法中以悬挂为最好的。
# 缕悬:用线悬挂。
"其法":这个方法是:
"取新纩中独茧缕":取新产的丝绵中单根的蚕丝,
# 独茧缕:单根蚕丝。,纩:新蚕丝。
"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用芥籽大小的一点蜡,把丝黏连在针腰上,
# 缀:连紧,粘上去。,芥子:芥菜的种子。这里是说明芥菜子那么大小的蜡粘在针腰上。
"无风处悬之":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
"则针常指南":那么针常常指向南方。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其中也有磨过之后指向北方的。
"予家指南、":我家的指南针指南、
"北者皆有之":指北的都有。
"磁石之指南":磁石指向南方,
"犹柏之指西":和柏树的树枝指向西方一样,
"莫可原其理":不能推究出其中的道理。
# 原:推原,探究事物的根源。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
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字存中,因在润州(今江苏镇江)修建梦溪园,自号梦溪丈人,祖籍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嘉祐八年进士,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五年提举司天监,上浑仪、浮漏、景表三议,并推荐卫朴修《奉元历》。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八年使辽,斥其争地要求,又图其山川形势、人情风俗,为《使契丹图抄》奏上。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主张减少下户役钱。后知延州,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因徐禧失陷永乐城,连累坐贬。晚年居润州梦溪园。沈括博学多才,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无所不通。所著《梦溪笔谈》一书,内容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他的文章文笔明快精当,语言形象简练,有较浓的文学意味。著述近四十种,传世的尚有《长兴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写古代指南针科技探索题材的科学笔记,借“磁石磨针指南、不同介质放置磁针”的实践景象,写出了古人对磁现象的观察记录——既记载了指南针“微偏东”的特性与“缕悬为最善”的使用方法,也提及“有磨而指北”的个体差异,在简洁的叙述中展现了古代科技实践中对自然规律的好奇探索,以及“莫可原其理”的认知局限,字里行间透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分段赏析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开篇直叙方术家用磁石磨针尖制指南针的方法,“磨针锋”三字点明制作核心步骤,简洁明了。“能指南”肯定磁石的特性,而“然常微偏东”的转折,精准记录了磁偏角现象——这一发现比欧洲早四百余年,体现沈括观察的细致。“不全南也”以朴素语言道出科学事实,不回避现象与常识的差异,暗含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后文探索使用方法埋下伏笔。“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此段以实验对比展开:先言“水浮”法的缺点是“荡摇”,再写“指爪”“碗唇”支撑面虽让磁针“运转尤速”,却因“坚滑易坠”难以稳定。通过“多”“尤”“但”等虚词的递进转折,清晰呈现不同方法的优劣。“缕悬为最善”的结论,基于“取新纩独茧缕”“蜡缀针腰”“无风处悬”的具体操作,将悬挂法的稳定性、精细度娓娓道来,展现古人在技术实践中对“最优解”的探索智慧。“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沈括如实记录磁针指向的不确定性——“有磨而指北”,并以“予家皆有之”佐证现象的普遍性,打破“磁石必指南”的绝对认知。末句以“柏之指西”作比,将磁现象与植物生长方向并置,用类比手法承认对自然规律的未知。“莫可原其理”四字,坦诚道出古代科学在经验观察阶段的局限,却也彰显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理性精神,为短文增添了探索未知的哲学意味。
上一篇:宋·沈括《哑孝子》
下一篇:宋·沈括《梦溪笔谈·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