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韩香惜未烧":偷得那珍贵的韩香,总舍不得点燃。
"吹箫人在月明桥":吹箫的人伫立在洒满月光的小桥上。
"草芳似待玉骢骄":青草芬芳,仿佛在静静等候着骏马的到来。
"吹絮绣帘春澹澹":柳絮飘进绣帘,春日的气息淡淡弥漫,
"隔香罗帐夜迢迢":隔着散发香气的罗帐,漫漫长夜显得格外悠远。
"楚魂须著楚词招":这满怀的愁绪,怕是只有用凄婉的楚辞才能招回了。
南宋词人
高观国(?~?),南宋词人。字宾王,号竹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活于南宋中期,身世无考。词作透露少年时在东越,后漂泊于吴门、淮南、临安等地,一生似未入仕途。其词言情体物,各臻妙境。著有《竹屋痴语》。
1. 分段赏析
上片第一句“偷得韩香惜未烧”化用典故,“偷得韩香”暗指一段隐秘的情意,“惜未烧”写出对这份情感的珍视与小心翼翼,暗含未能如愿的遗憾,为全词奠定了深情而怅惘的基调。第二句“吹箫人在月明桥”勾勒场景,“吹箫人”代指心仪之人,“月明桥”则是相遇的地点,月光下的桥边仿佛仍有故人身影,既似回忆,又含思念,“在”字虚实交织,满是眷恋。第三句“草芳似待玉骢骄”以景衬情,春草芬芳,仿佛在等待骏马(暗指故人)到来。用拟人手法写春草,既呼应“月明桥”的场景,又以春意的鲜活反衬当下的空寂,藏着期盼与失落。下片第一句“吹絮绣帘春澹澹”转写暮春之景,柳絮飘飞,绣帘轻动,春日气息清淡朦胧。“吹絮”点出时令,暗喻美好时光易逝;“春澹澹”既写春景渐淡,又衬心境的怅然,景与情自然融合。第二句“隔香罗帐夜迢迢”聚焦深夜场景,隔着香软的罗帐,只觉夜色漫长。“隔”字凸显独处的孤寂,“夜迢迢”将无形的思念化为可感的漫长时光,强化了相思的深沉。第三句“楚魂须著楚词招”收束情感,“楚魂”代指深切的愁思,“楚词”则是抒发哀怨的载体,意为这份思念唯有借深情文字才能慰藉。既呼应前文的怅惘,又让情感更显浓厚,余味悠长。
上一篇:宋·高观国《祝英台近·一窗闲》
下一篇:宋·高观国《玉楼春·拟宫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