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幽一笑东篱晓":在东篱的清晨,幽静的菊花仿佛一笑,
"霜华又随香冷":霜花带着花香的清冷。
"晕色黄娇":菊花有着娇艳的黄色光晕,
"低枝翠婉":低垂的翠绿枝条,
"来趁登高佳景":正赶上登高的美好时光。
"谁偏管领":是谁会特别欣赏呢。
"是彭泽归来":是像陶渊明从彭泽归来,
"未荒三径":庭院小路还未荒芜的人。
"最惬清觞":菊花最能让人在饮酒时感到惬意,
"道家标致自风韵":它具有道家的风度和独特的韵味。
"南山依旧翠倚":南山依旧翠绿地伫立着,
"采花无限思":采花时引发无限的思绪,
"西风吹醒":西风仿佛将人吹醒。
"万蕊金寒":菊花有无数金色的花蕊带着寒意,
"三秋梦好":三秋的梦境美好,
"曾记餐英清咏":还记得古人餐食菊花花瓣的清雅吟咏。
"斓斑泪沁":菊花如斓斑的泪痕般。
"怕节去蜂愁":担心节日过去蜜蜂发愁,
"雨荒烟暝":菊花被雨打和烟雾笼罩。
"明日重阳":明天就是重阳节,
"为谁簪短鬓":不知道为谁把菊花插在短鬓上。
南宋词人
高观国(?~?),南宋词人。字宾王,号竹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活于南宋中期,身世无考。词作透露少年时在东越,后漂泊于吴门、淮南、临安等地,一生似未入仕途。其词言情体物,各臻妙境。著有《竹屋痴语》。
1. 分段赏析
上阕:“丛幽一笑东篱晓,霜华又随香冷”,描绘清晨东篱下,菊花在幽静中绽放,仿佛带着笑意,寒霜随着菊花的香气散发着清冷气息,营造出清幽冷艳的氛围。“晕色黄娇,低枝翠婉”,细腻刻画菊花的色泽与姿态,黄色花瓣娇艳,翠色枝叶婉约低垂,“晕色”“娇”“婉”等词将菊花的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来趁登高佳景”,点明时节为登高之时,菊花盛开正逢此景,暗示菊花与传统佳节的关联。“谁偏管领。是彭泽归来,未荒三径”,以设问引出陶渊明,言只有陶渊明能真正领略和拥有这菊花之美,用“三径”典故,表明菊花与归隐的联系。“最惬清觞,道家标致自风韵”,写菊花最适宜伴着清酒欣赏,它具有道家的风度韵味,赋予菊花超脱尘世、淡雅悠然的气质,体现出词人对菊花这种品质的欣赏。下阕:“南山依旧翠倚,采花无限思,西风吹醒”,“南山”呼应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勾起对往昔采菊的思念,秋风似将思绪吹醒。“万蕊金寒,三秋梦好,曾记餐英清咏”,众多菊花在寒秋中金黄绽放,让人回忆起三秋美好的梦境,以及古人餐菊吟诗的雅事,丰富了菊花的文化内涵,增添诗意与历史感。“斓斑泪沁。怕节去蜂愁,雨荒烟暝”,菊花上似有斑斑泪痕,担心重阳节后,蜜蜂因无花可采而发愁,又怕秋雨打湿、烟雾笼罩菊花。“明日重阳,为谁簪短鬓”,明日便是重阳,不知这菊花将为谁插在鬓间,以问句结尾,流露出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感慨,也蕴含着对自身境遇的思索,为全词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愁。
下一篇:宋·高观国《烛影摇红·别浦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