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乐先忧记饱观":早已熟读过“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名句,
"兹楼今始得凭栏":今日终于得以登上岳阳楼,凭栏放眼远眺。
"吐吞五水波涛阔":洞庭湖吞吐着五湖之水,波涛壮阔无边,
"出纳三光境界宽":收纳日月星辰的光辉,境界无比宽广。
"黄帝乐声喧广宙":传说中黄帝的乐声响彻广袤宇宙,与湖涛声交融共鸣,
# 宙:四库本作宇。
"湘君山影侵晴澜":湘君山的倒影映入晴朗的波澜,静美如画。
# 侵:雍正本、光绪本作浸。
"江山何独助张说":江山为何只助力张说,
"收拾清诗上笔端":如今我也愿将这壮美的景致,凝练成诗句留存世间。
# 诗:原缺,据雍正本、光绪本补,四库本作晖。
南宋词人
黄公度(1109~1156),南宋词人。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进士,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落职闲居数年。秦桧死复起,官至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度工诗词。其诗颇关心国事,洪迈赞其诗“铿锵蹈厉,发越沉郁,精深而不浮于巧,平淡而不近俗”。清代陈廷焯评其词:“黄师宪《知稼翁词》气和音雅,得味外味,人品既高,词理亦胜。”代表作品有《悲秋》《乙亥岁除渔梁村》《菩萨蛮》《卜算子》。
1. 分段赏析
首联“后乐先忧记饱观,兹楼今始得凭栏”:诗人开篇即表明自己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熟知与认同,“饱观”二字强调了他对这一理念的深刻理解。“兹楼今始得凭栏”则写出诗人长久以来对岳阳楼的向往,如今终于得以登上此楼,凭栏远眺,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了铺垫。颔联“吐吞五水波涛阔,出纳三光境界宽”:此联着力描绘岳阳楼所处的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吐吞五水”形容湖水吞吐着众多河流之水,展现出洞庭湖的水量充沛和气势磅礴,“波涛阔”进一步强调了湖面波涛汹涌、宽阔无边的特点。“出纳三光”是说湖水仿佛能容纳和反射日月星辰的光芒,“境界宽”则突出了这种景象所营造出的雄浑壮阔的境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洞庭湖的浩瀚与神秘。颈联“黄帝乐声喧广宙,湘君山影侵晴澜”:诗人运用传说和典故,为诗歌增添了神秘色彩和文化底蕴。“黄帝乐声喧广宙”将黄帝的乐声与洞庭湖的波涛声相融合,仿佛那雄浑的乐声响彻宇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承。“湘君山影侵晴澜”描绘了湘君山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与波澜相互映衬的画面,“侵”字用得巧妙,将山影与湖水的关系写得生动形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美,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感受。尾联“江山何独助张说,收拾清诗上笔端”:这里提到张说,张说曾被贬岳州,在岳阳楼留下了许多诗篇。诗人感慨江山为何独独帮助张说,让他能够在这里吟唱出清新优美的诗句。这其实是诗人借古喻今,表达自己对张说的羡慕之情,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张说一样,将眼前的美景和心中的感慨化作诗篇,流传后世。此联在结构上收束全诗,又在情感上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上一篇:宋·黄公度《醉中别李元泰》
下一篇:宋·黄公度《题须江驿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