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阕一尊清昼长":一曲唱罢,一杯清酒相伴,白日显得悠长,
"曲池小景晚风凉":曲池边的小景致里,晚风吹来阵阵凉意。
"波微动处见鱼戏":水波微微荡漾之处,能看见鱼儿嬉戏,
"荷半开时过雨香":荷花半开的时候,雨后的清香飘过来。
南宋词人
黄公度(1109~1156),南宋词人。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进士,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落职闲居数年。秦桧死复起,官至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度工诗词。其诗颇关心国事,洪迈赞其诗“铿锵蹈厉,发越沉郁,精深而不浮于巧,平淡而不近俗”。清代陈廷焯评其词:“黄师宪《知稼翁词》气和音雅,得味外味,人品既高,词理亦胜。”代表作品有《悲秋》《乙亥岁除渔梁村》《菩萨蛮》《卜算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回文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诗。诗歌描绘了夏日午后至傍晚的园林小景,描绘了曲池小景晚风送凉、微波鱼戏、半开荷香伴雨过的画面,传递出自然景物的动态美感。
2. 写作手法
通感:“荷半开时过雨香”一句,“荷半开”写出荷花含苞待放、半露娇羞的模样,“过雨香”写雨后荷花的香气,雨水洗去尘埃,荷花的清香更显纯粹,嗅觉和视觉相融合,巧妙运用通感手法,共同勾勒出雨后荷塘的清新雅致。动静结合:“波微动处见鱼戏”一句,“波微”写出水面被轻轻扰动的样子,只有细微的涟漪,透着柔和的生机,“见鱼戏”捕捉到鱼儿在水中嬉戏的情态,一静一动,动静结合,让整个园林小景显得生动活泼。
3. 分段赏析
“歌阕一尊清昼长”一句以饮酒听歌开篇,点出夏日悠长的白昼氛围。“歌阕”说明歌声刚刚结束,余韵仿佛还在空气中流转;“一尊”即一杯酒,勾勒出持杯小酌的姿态;“清昼长”则写出清爽的白日因心境闲适而显得悠长。一个“清”字,既写出了白昼的明朗,也暗含了环境的宁静、心境的澄澈,让整个场景褪去了浮躁;“长”字看似写时间,实则藏着人在悠闲中的沉醉,不慌不忙,尽显生活的从容。“曲池小景晚风凉”转向傍晚的池塘景致。“曲池”以“曲”字勾勒出池塘蜿蜒的形态,赋予画面灵动的线条感;“小景”二字透着对眼前景致的珍视,仿佛诗人正静心打量这方寸之间的美好;“晚风凉”则捕捉到傍晚微风带来的丝丝凉意。“凉”字不仅是体感的真实写照,更添了一份清爽惬意,让傍晚的氛围多了层温润的诗意,与前句的“清”相呼应,共同营造出宁静的意境。“波微动处见鱼戏”一句聚焦于水面的动态之美。“波微动”写出水面被轻轻扰动的样子,没有汹涌的波澜,只有细微的涟漪,透着柔和的生机;“见鱼戏”则将镜头拉近,捕捉到鱼儿在水中嬉戏的情态。“动”字打破了水面的平静,却不显喧闹;“戏”字更是赋予鱼儿活泼的意趣,让静止的画面瞬间鲜活起来,仿佛能看见鱼儿摆尾、穿梭的灵动身影,动静结合,生动活泼。“荷半开时过雨香”一句描绘了雨后荷花的清新之态。“荷半开”写出荷花含苞待放、半露娇羞的模样,不似全开时的浓烈,却有着含蓄的美感,透着恰到好处的生机;“过雨香”则点出雨后荷花的香气,雨水洗去尘埃,荷花的清香更显纯粹。“香”字虽写嗅觉,却让画面有了味道,仿佛能闻到那缕清冽的花香,与“半开”的视觉之美相融合,巧妙运用通感手法,共同勾勒出雨后荷塘的清新雅致,字里行间满是诗人对这自然小景的喜爱与沉醉。
4. 作品点评
全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自然景物的动态变化,又借助回文的结构特点,进一步增强了诗句之间的相互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