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wǎn
qíng
huái
怀
nán
shān
jiù
yóu

朝代:宋作者:黄公度浏览量:1
chéng
wài
qiū
shēng
shù
biān
yān
yún
chéng
yuǎn
屿
fēng
yuè
miǎo
píng
chuān
kòu
dào
xiū
dēng
lín
nián
cáo
shū
fàng
zuì
céng
diān

译文

雨后初晴的景色在孤城外,秋天的声音在单独的树旁。烟云和雾气使远方的岛屿清澈,清风明月使平坦的原野显得辽阔。寇盗什么时候停息,登上高处回忆去年。我们得以疏朗放任,醉后的墨迹洒在层层山顶。

逐句剖析

"霁色孤城外":雨后初晴的景色在孤城外,

"秋声独树边":秋天的声音在单独的树旁。

"烟云澄远屿":烟云和雾气使远方的岛屿清澈,

"风月渺平川":清风明月使平坦的原野显得辽阔。

"寇盗休何日":寇盗什么时候停息,

"登临忆去年":登上高处回忆去年。

"吾曹得疏放":我们得以疏朗放任,

"醉墨洒层巅":醉后的墨迹洒在层层山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日晚晴怀南山旧游》是南宋诗人黄公度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介绍了城外雨后初晴的景色和树边的秋声;颔联介绍了烟云笼罩的远方岛屿和辽阔平川上的风月;颈联抒发了对寇盗何时平息的疑问和对去年登临的回忆;尾联表达了诗人得以疏放,在山顶挥洒醉墨的豪情。诗歌运用对仗等手法,展现了秋日晚晴之景与复杂情感。全诗将写景、抒情结合,体现了沉郁与豪放并存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黄公度(1109~1156),南宋词人。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进士,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落职闲居数年。秦桧死复起,官至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度工诗词。其诗颇关心国事,洪迈赞其诗“铿锵蹈厉,发越沉郁,精深而不浮于巧,平淡而不近俗”。清代陈廷焯评其词:“黄师宪《知稼翁词》气和音雅,得味外味,人品既高,词理亦胜。”代表作品有《悲秋》《乙亥岁除渔梁村》《菩萨蛮》《卜算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介绍了秋日晚晴的景象,描绘了孤城、远屿、平川等景致,体现了自然的清冷壮阔,营造了怀旧的氛围,表达了对南山旧游的怀念和对寇盗停息的期盼。

2. 写作手法

对偶:“烟云澄远屿,风月渺平川”。“烟云”对“风月”,“澄远屿”对“渺平川”,对仗工整,描绘出烟云中的远屿和风月下的平川,画面感强。借景抒情:“霁色孤城外,秋声独树边”,通过描绘孤城外的霁色和独树边的秋声,营造清冷寂寥氛围,间接流露怀旧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霁色孤城外,秋声独树边”,此句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天色出现在孤城外,秋天的声响回荡在独树旁边。“霁色”点明天气,“孤城外”交代地点,“秋声”“独树边”营造出清冷寂寥的氛围,为后文的怀旧之情埋下伏笔。​颔联“烟云澄远屿,风月渺平川”,写出烟云使远方的岛屿显得清澈,风月笼罩着辽阔的平川。“澄”“渺”二字生动描绘出景物的状态,展现出秋日晚晴下自然景象的壮阔与朦胧,拓展了诗歌的意境。​颈联“寇盗休何日,登临忆去年”,前句发出寇盗何时才能停息的疑问,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后句由眼前景物联想到去年登临的情景,直接抒发了对往昔的怀念,情感由景转向现实与回忆。​尾联“吾曹得疏放,醉墨洒层巅”,写诗人等得以疏放不羁,在层叠的山顶挥洒醉墨。此句以豪放的姿态收束,将内心的复杂情感化为洒脱的豪情,展现了诗人的襟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公度《方帅务德生朝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黄公度《行安溪道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