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xiān

朝代:宋作者:谢逸浏览量:1
shù
lín
fēng
bīn
sàn
huáng
hūn
yuē
tíng
yōu
huān
wèi
jìn
yǒu
qīng
qióng
fāng
chuò
yín
zhú
shuāng
qíng
zuò
jiǔ
xiāng
jīn
shēng
chǐ
齿
jiá
dǒu
xiāo
chéng
yàn
shēng
zuì
hún
xǐng
míng
nián
huì
jīng
pèi
xiǎng
dēng
yíng

译文

风度翩翩的宾客即将散去,黄昏时分约定的马在庭院里嘶鸣。幽雅的欢乐还没有尽兴,仍有余味。刚刚喝了一口美味的粥,银色的蜡烛已经点燃了两支。坐久了,口中的香气在齿颊间生出,哪里需要用五斗酒来解酒呢。在艳丽的歌声里,醉意渐渐清醒。想到明年再回忆起这次聚会,想象着旌旗飘飘登上瀛洲。

逐句剖析

"玉树临风宾欲散":风度翩翩的宾客即将散去,

"黄昏约马嘶庭":黄昏时分约定的马在庭院里嘶鸣。

"幽欢未尽有余清":幽雅的欢乐还没有尽兴,仍有余味。

"琼糜方一啜":刚刚喝了一口美味的粥,

"银烛已双擎":银色的蜡烛已经点燃了两支。

"坐久香津生齿颊":坐久了,口中的香气在齿颊间生出,

"何须五斗消酲":哪里需要用五斗酒来解酒呢。

"艳歌声里醉魂醒":在艳丽的歌声里,醉意渐渐清醒。

"明年思此会":想到明年再回忆起这次聚会,

"旌旆想登瀛":想象着旌旗飘飘登上瀛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仙》是北宋词人谢逸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绘了一场聚会从热闹将散到宾客微醺的过程,围绕着聚会的幽欢以及对未来再次聚会的期许。上阕写宾客欲散时黄昏马嘶的场景,体现出幽欢未尽的氛围,通过“琼糜”“银烛”等细节增添了聚会的雅致。下阕描述坐久生香、无需酒醒的状态,接着在艳歌声中醉魂渐醒,最后引发对明年聚会的思念与想象。整首词情感细腻,既有当下聚会的留恋,又有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憧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谢逸(1068?~1112?),宋代词人。字无逸,号溪堂,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谢逸不附权贵,一生过着安贫乐道的清苦生活,作诗文自娱。谢逸以咏蝴蝶诗三百首知名,人称“谢蝴蝶”。他与弟谢薖并称“二谢”,又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文词洗炼,有古意,颇受黄庭坚欣赏。其词多咏风花雪月,离愁闺情。其文气势磅礴,自由奔放,感情真挚动人,语言流畅自如。著有《溪堂集》《溪堂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玉树临风宾欲散,黄昏约马嘶庭”,开篇描绘了宾客们风度翩翩,但聚会即将结束的场景。“玉树临风”形容宾客姿态潇洒,“宾欲散”点明聚会的状态,“黄昏约马嘶庭”通过黄昏时分马在庭院嘶鸣这一细节,营造出一种即将分别的氛围,以景衬情,暗示了聚会的尾声和人们内心的不舍。“幽欢未尽有余清。琼糜方一啜,银烛已双擎”,词中“幽欢未尽”直接点明聚会中的欢乐还未尽情享受,“有余清”则强调这种欢乐留下的美好余味。“琼糜方一啜,银烛已双擎”通过“琼糜”(美味的粥)和“银烛”两个意象,进一步渲染聚会的雅致和温馨,从侧面表现出聚会的高雅氛围,也体现出时光在欢乐中悄然流逝。下片“坐久香津生齿颊,何须五斗消酲”,描述了宾客们坐久了之后,口中生出香气,“香津生齿颊”生动地描绘出这种美妙的感觉。“何须五斗消酲”意思是不用大量的酒来解酒,表现出一种微醺后舒适、惬意的状态,从侧面反映出聚会的愉悦让人的精神状态良好,无需借助过多的酒力。“艳歌声里醉魂醒。明年思此会,旌旆想登瀛”,词中“艳歌声里醉魂醒”承接上文,在艳丽的歌声中,人们的醉意渐渐清醒。“明年思此会”直接抒发了对明年再次聚会的思念之情,“旌旆想登瀛”则想象明年聚会时旌旗飘飘,众人登上美好之地(瀛洲),表达了对未来聚会更加美好、盛大的期许,拓展了词的意境,使情感更加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谢逸《西江月·密雪未知肤白》

下一篇:宋·谢逸《西江月·木芙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