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jiāng
yuè
·
·
sòng
zhū
pàn
yīng

朝代:宋作者:谢逸浏览量:1
qīng
jǐn
chán
tiáo
pèi
jiàn
luò
pèi
fēi
cōng
guān
shēng
fēng
nián
shào
xiōng
tūn
yún
mèng
jīn
què
gāo
dōng
huá
chén
ruǎn
xiāng
hóng
zhēng
kàn
xún
shì
sān
lóng
chūn
nuǎn
táo
huā
làng
yǒng

译文

身佩青锦缠饰的宝剑,骑着配有紫色丝缰的骏马飞奔。入关之际,意气风发,好似有清风在身旁环绕。年少之时,仿佛胸中藏着云梦大泽般的气魄。皇宫金殿上太阳高升,露珠晶莹,东华门外尘土轻扬,花香与红颜相映。众人争相观看这荀家的第三条“龙”。正值春暖花开,桃花汛水汹涌澎湃。

逐句剖析

"青锦缠条佩剑":身佩青锦缠饰的宝剑,

"紫丝络辔飞骢":骑着配有紫色丝缰的骏马飞奔。

# 骢:青白杂毛的马。,辔:驾驭牲口的缰绳。

"入关意气喜生风":入关之际,意气风发,好似有清风在身旁环绕。

"年少胸吞云梦":年少之时,仿佛胸中藏着云梦大泽般的气魄。

# 云梦:为古泽名。在湖北安陆县南,本二泽,合称云梦。司马相如《子虚赋》云:“云梦者,方九百里。”此处化用《子虚赋》之语,表达自己的凌云壮志。

"金阙日高露泣":皇宫金殿上太阳高升,露珠晶莹,

# 金阙日高露泣:谢灵运有:“花上露犹泫”之句。露泫,露滴闪着光彩。金阙:宫殿。露泫:泫,露光。

"东华尘软香红":东华门外尘土轻扬,花香与红颜相映。

# 东华:东华门。是宋代东京宫墙东面之门。

"争看荀氏第三龙":众人争相观看这荀家的第三条“龙”。

# 荀氏第三龙:东汉荀淑有子八人,皆备德业,时称八龙。第三龙者,疑为谢逸排行第三,借此自称。

"春暖桃花浪涌":正值春暖花开,桃花汛水汹涌澎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江月·送朱泮英》是宋代词人谢逸的一首赠别之作。全词以豪迈的笔调刻画了一位英姿勃发、胸怀壮志的少年侠士形象(朱泮英),通过“佩剑”“飞骢”“胸吞云梦”等意象展现其昂扬气概。下阕以宫廷晨景为衬托,末句“春暖桃花浪涌”既点明送别时节,又以景喻情,暗含对友人前程如春潮般澎湃的美好祝愿,还蕴含着对友人远行的牵挂、对友人实现抱负的信心。全词风格俊爽,展现了宋代送别词中少见的少年意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谢逸(1068?~1112?),宋代词人。字无逸,号溪堂,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谢逸不附权贵,一生过着安贫乐道的清苦生活,作诗文自娱。谢逸以咏蝴蝶诗三百首知名,人称“谢蝴蝶”。他与弟谢薖并称“二谢”,又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文词洗炼,有古意,颇受黄庭坚欣赏。其词多咏风花雪月,离愁闺情。其文气势磅礴,自由奔放,感情真挚动人,语言流畅自如。著有《溪堂集》《溪堂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兼具咏赞人物和抒写豪情的赠别词(送别友人),全词以豪放笔调刻画朱泮英的少年英气,融汇典故与景物描写,既表达惜别之情,又寄寓对友人功成名就的殷切期望,风格俊朗,意蕴深长。

2. 写作手法

点染:“年少气吞云梦”进一步把他的少年意气作了形象化的渲染,与“入关意气喜生风“构成点染写法。双关:“春暖桃花浪涌”中“桃花浪”既实指春季桃花盛开时的江水浪涛,又暗指科举中第的吉祥称谓。“涌”既写江浪翻涌的动态,又隐射士子功名腾达的势头。化用:“年少胸吞云梦”中“胸吞云梦”化用了汉代司马相如《子虚赋》中“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的典故。原意是形容楚国云梦泽的辽阔,而司马相如借此夸张地表现诸侯的疆域之广。谢逸在此处化用,将“云梦”这一地理意象转化为胸怀壮志的象征,形容朱泮英年少时胸怀广阔、志向远大。用典:“争看荀氏第三龙”一句,从表层典故看,化用东汉荀淑八子“八龙”典,以“第三龙”自喻,既符合科举时代“雁塔题名”的进士身份期许,又暗合唐宋时期“龙喻进士”的文化传统。此处用典并非简单排行对应,也许,谢逸排行第三(姑作如是设想,待考),便借用荀氏八龙自称“第三龙”。借景抒情:“春暖桃花浪涌”一句,以明丽春光暗喻金榜题名之喜,景中含情,意蕴深长。桃花灼灼、浪涌滔滔,既摹写自然气象,又寄寓平步青云的豪情壮志。此句结得余韵悠远,将登科及第的得意之情,不着痕迹地融入烂漫春色之中。

3. 分段赏析

上片抒发风华正茂的旺盛意气。“青锦缠条佩剑,紫丝络辔飞骢”以精工之笔勾勒出一位翩翩少年的英武形象——腰间佩剑缠饰青锦,骏马络辔缀以紫丝,尽显华贵气度。这两句不仅描绘其装束之精丽,更暗含其文武兼修、豪迈不羁的性情,颇有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潇洒风神。“入关意气喜生风”一句,将少年入京时的昂扬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喜生风”三字尤为传神,既写其策马疾驰、衣袂飞扬之态,又喻其志得意满、意气风发之神,与李白“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的豪情一脉相承。“年少气吞云梦”这一句,再进一步把他的少年意气作了形象化的渲染,与前面一句构成点染写法。“云梦”,为古泽名,在湖北安陆县南,本二泽,合称云梦。司马相如《子虚赋》云:“云梦者,方九百里。”又云:“秋田乎青丘,榜徨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此处作者显系化用《子虚赋》之语,来表达自己的凌云壮志,气慨不凡。下片想象科考及第的金色美梦。“金阙日高露泣,东华尘软香红”转入对科举及第的瑰丽想象。旭日高悬,金阙巍峨,露珠泫然闪烁于琼林宴上;东华门外,新科进士策马天街,香尘漫卷,软红十里。此二句以富丽之笔勾勒出功名成就后的荣光,暗含对友人的殷切期许。苏轼《送蜀人到殿》中“一色杏花红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的盛况,与此意境相通。“争看荀氏第三龙”一句,更点明自己确是为雁塔题名的进士,即在幻想中成龙了。按东汉荀淑有子八人,皆备德业,时称八龙。也许,谢逸排行第三(姑作如是设想,待考),便借用荀氏八龙自称“第三龙”。结句“春暖桃花浪涌”既为写景佳句,结得有韵味,也寓有高中之意,表达了作者的自得情怀。表面描绘春日桃花汛时江河浪涌的壮阔景象,实则暗用《三秦记》“桃花浪起,鱼跃龙门”之典,喻指科场夺魁、化龙腾飞。此句以景结情,余韵悠长,将少年对功名的热望与对未来的憧憬凝练其中。全词以豪迈笔调抒写少年壮志,既有“胸吞云梦”的恢弘气度,又有“桃花浪涌”的功名幻想。然而,谢逸虽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终以布衣终老。词中铺陈的金色梦想,终究成为一场华丽的幻影。这一反差,更添词作深沉感慨——少年意气虽可挥斥方遒,而命运弄人,亦令人扼腕。

4. 作品点评

此词呈现出如此豪迈飘逸的风致,既源于其题材所蕴含的广阔社会意义,更得益于词人胸中激荡的壮怀宏愿。这一创作实践生动表明,即便是被薛砺若《宋词通论》评为“远规《花间》,逼近温、韦”的婉约派代表词人谢逸,亦能突破风格藩篱,写出气象开阔的豪放之作。由此可见,在词体艺术的创作实践中,婉约与豪放并非泾渭分明的对立范畴,而是存在着相互融通的审美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谢逸《望江南·临川好》

下一篇:宋·谢逸《南歌子·雨洗溪光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