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气秋分":金秋已到了,
# 金气:秋气。
"风清露冷秋期半":风清露冷、秋季过半的秋分时节。
"凉蟾光满":在凉凉的月光下,
# 凉蟾:指秋月。
"桂子飘香远":桂花香气飘得很远。
# 桂子:桂花。
"素练宽衣":仙子们身着素白轻盈的衣裳,
"仙仗明飞观":仪仗鲜明,在飞耸的楼观中活动。
"霓裳乱":她们穿着华丽的霓裳翩翩起舞,舞步纷乱灵动。
# 霓裳:飘拂轻柔的舞衣。
"银桥人散":银桥边人群渐渐散去,
# 散:散乱。
"吹彻昭华管":那昭华竹管吹奏出的乐曲也到了终章。
北宋词人
谢逸(1068?~1112?),宋代词人。字无逸,号溪堂,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谢逸不附权贵,一生过着安贫乐道的清苦生活,作诗文自娱。谢逸以咏蝴蝶诗三百首知名,人称“谢蝴蝶”。他与弟谢薖并称“二谢”,又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文词洗炼,有古意,颇受黄庭坚欣赏。其词多咏风花雪月,离愁闺情。其文气势磅礴,自由奔放,感情真挚动人,语言流畅自如。著有《溪堂集》《溪堂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秋分时节宫廷中的盛景,体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与诗意美感,表达了词人对这一时节和宫廷生活的赞美与向往。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体现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词人点明秋分时节,描绘出秋风清、露水冷,秋季已过半的景象,又写到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桂花香气飘向远方。通过对这些秋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对秋夜美好景致的喜爱之情,以及淡淡的秋思。白描:“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运用了白描手法。词人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宫中人物身着白色宽大衣服,宫廷仪仗在宫殿前鲜明耀眼的画面,没有过多的修饰与渲染,却生动地呈现出宫廷场景的特点,给人直观的视觉感受。动静结合:“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体现了动静结合。“霓裳乱”描绘出宫中乐舞时,舞者们穿着的霓裳纷乱舞动的动态场景;“银桥人散”则呈现出一种人去桥空的静态画面;“吹彻昭华管”又从听觉角度,以乐声的吹奏表现出动态。动静相互映衬,展现出宫廷乐舞从热闹到结束后的场景变化,蕴含着一种繁华过后的淡淡的怅惘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点明秋分已至,此时秋风清爽,露水寒凉,秋季行程过半。空中圆月皎洁,洒下清冷月光,仿佛能让人触摸到秋意的寒凉。而在月光笼罩下,桂花香气悠悠飘散,弥漫在夜的空气中。宋代强至曾有“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之句,与此处秋意相呼应。“风清露冷”四字,如同一股清爽凛冽的气息,扑面而来。“凉蟾”指代月亮,源于月中蟾蜍的传说,“凉蟾光满”从视觉与触觉双重角度,勾勒出月圆如轮、清寒照人的画面。“凉”字承接上句的“清”与“冷”,将风清、露冷、月凉融为一体,尽显秋夜的清寒,而桂花飘香更添秋韵。下片“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词人面对明亮的秋月,思绪翩跹。想象月宫中灯火辉煌,宫女们身着素白宽衣,灵动飞舞。随着夜渐深沉,月宫歌舞步入尾声。身着霓裳的女子舞步凌乱,银桥边众人逐渐散去,唯有昭华管乐声依旧悠悠回荡。传说中,神仙以云为裳,“霓裳”便象征着仙衣或轻柔舞衣;“银桥”是仙杖化作通往月宫的桥梁;昭华管类似玉笛玉箫,能吹出奇幻景象。词人在此充分发挥想象,呈现出空灵唯美的月宫图景,又蕴含着秋夜的清寒与落寞。
4. 作品点评
此词上片绘秋分夜的实景,下片构月宫的虚景,在空灵仙气中,流露出丝丝惆怅忧伤。紧扣秋分时节,如妙笔绘卷,勾勒出一幅秋日宫廷的绚烂图景。秋分的清爽寒凉与月光桂香交织,营造出独特氛围。词人更借想象,展现月宫中仙袂飘飘、乐声悠扬的热闹场面,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与诗意韵味,令人仿若置身梦幻之境,沉醉于这美轮美奂的情境之中。
下一篇:宋·谢逸《减字木兰花·疏疏密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