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幂横塘":朦胧的烟雨笼罩着池塘,
# 横塘:泛指池塘。,幂:覆盖,笼罩。一作幕。
"绀色涵清浅":天青色的横塘水清澈见底。
# 绀色:天青色,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
"谁把并州快剪刀":是谁用并州这把锋利的剪刀,
# 并州:古九州之一,宋代为太原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
"剪取吴江半":剪来了吴淞半江水。
"隐几岸乌巾":倚着几案,只见到露出额头的纶巾,
# 乌巾:黑头巾,隐者的服饰。,岸:高高的样子。,隐几:即凭着几案。
"细葛含风软":细葛布像风一样柔软。
# 细葛:指用较细的葛布制作的衣服。
"不见柴桑避俗翁":不见隐于柴桑的避俗老人,
# 柴桑避俗翁:指陶渊明。陶渊明为柴桑人,故云。
"心共孤云远":唯有一颗不染尘氛的心灵,随着孤云飘得又高又远。
北宋词人
谢逸(1068?~1112?),宋代词人。字无逸,号溪堂,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谢逸不附权贵,一生过着安贫乐道的清苦生活,作诗文自娱。谢逸以咏蝴蝶诗三百首知名,人称“谢蝴蝶”。他与弟谢薖并称“二谢”,又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文词洗炼,有古意,颇受黄庭坚欣赏。其词多咏风花雪月,离愁闺情。其文气势磅礴,自由奔放,感情真挚动人,语言流畅自如。著有《溪堂集》《溪堂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隐逸题材词。全词描绘了隐者所处的如画景致,烟雨笼罩横塘,水色清浅,想象新奇,刻画了志向高远的隐者形象,展现其闲适之态,表达词人不为尘俗功利束缚的恬远心性与通脱怀抱。
2. 写作手法
烘托:“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词的开篇描绘烟雨笼罩横塘,水色呈现出青紫色且清浅的画面。通过营造出这种朦胧、清幽的氛围,烘托出隐者所处环境的静谧与优美,为后文展现隐者超脱的形象和心境做铺垫,让读者更能感受到那种远离尘嚣的氛围。化用:“不见柴桑避俗翁”,此句化用了与陶渊明相关的典故,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他是著名的避世隐居之人。词人在这里化用这一元素,以陶渊明这位“避俗翁”为参照,含蓄地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慕之情,使词的意蕴更为深厚,在借古中传达出自身的志趣。
3. 分段赏析
上片:上片主要写景,笔法精准且利落。“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开篇描绘出烟雨弥漫,笼罩横塘,水色呈现出青紫色且清浅的画面。“幂”字生动地展现出烟雨如幕般覆盖的状态,衬托出水色天青、横塘潋滟的景致,营造出静谧、清幽的氛围。“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此句化用杜甫诗句,以奇特想象,将眼前美景比作裁剪而来,既增添了画面的灵动性,又展现出景色的如画之美,同时流露出词人对这美景的惊叹与喜爱,让人心静神远,仿佛有飘飘欲仙之感,为下片写隐者做了环境铺垫。下片:下片着力写人,巧妙化用多句杜诗。“隐几岸乌巾”化用杜甫“隐几萧条戴鹖冠”,勾勒出隐者倚靠着几案,头戴乌巾的闲适模样;“细葛含风软”直接取用杜诗,通过描写隐者身着细葛衣料,感受着微风轻柔,进一步体现其生活的悠然自在。“不见柴桑避俗翁”化用与陶渊明相关诗句,借陶渊明这位避俗隐居的典范,表达词人对其的追慕。“心共孤云远”则从陶渊明及杜甫的诗中汲取灵感,“共”字体现出词人将自己的心境与孤云相融合,“远”字生动地传达出隐者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含蓄而形象地表现出词人不为尘俗所缚的超脱情怀。
4. 作品点评
《卜算子·烟雨幂横塘》风格清新,朗朗上口,标致隽永。全词借景与写人,折射出隐士山林间的悠闲生活,展现出洒脱俊逸之态。词作多化用前人诗句,体现了典型的江西诗派词风,有别于词人一贯创作的闺情小令。
# 标致隽永,全无芗泽,可称逸调。
清徐釚《词苑丛谈》卷三
上一篇:宋·黄升《南歌子其一丁酉清明》
下一篇:宋·谢逸《望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