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寤寐忆忠诚":皇宫中日夜思念着忠诚的贤臣,
"故向长沙起贾生":因此从长沙召回了贾谊般的你。
# 贾生:指汉贾谊。
"魏阙丝纶新借宠":朝廷刚下诏书赐予你恩宠,
# 魏阙: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楼观下常为悬布法令之所。亦借指朝廷。
"秦淮草木旧知名":秦淮河畔的草木早知你有盛名。
"已闻塞下销锋镝":已听说边塞停息了刀兵,
# 锋镝:刀刃和箭头,泛指兵器,也比喻战争。
"正自胸中有甲兵":你胸中本就有克敌的甲兵。
"万幕从兹无减灶":从此万座军帐无需再减灶示弱,
"笑看卧鼓旧边城":笑看那旧日边城战鼓长歇、安宁太平。
# 卧鼓:息鼓。常示无战争或战事已息止。
"诏颁英簜促锋车":皇帝颁下英簜催促你乘快车赴任,
# 锋车:即追锋车。常指朝廷用以征召的疾驰之车。,英簜:古代竹制的符节,持之以作凭证,犹汉代的竹使符。后亦泛指外任官员的印信和证件。
"暂借长才按转输":暂借你这卓越的才能巡查粮运。
"昔叹当年无李牧":昔日曾叹息没有李牧那样的良将,
#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赵国武安君。
"今知江左有夷吾":如今方知江东有管仲般的贤臣。
# 夷吾: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
"休论足食为先策":不必说“足食”是首要策略,
"自是平戎在用儒":平定外患关键在于重用儒将。
# 平戎:原谓与戎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
"来岁春风三月暮":待到来年春风沉醉的三月,
"沙堤隐隐接云衢":沙堤上隐约可见你直通云衢的高车。
# 云衢:云中的道路,比喻朝廷。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原名汝能,字同甫,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绍熙进士。光宗时授签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而卒。陈亮是浙东事功学派的永康学派主要代表,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问无非事”。他与朱熹友善,两人多次进行“王霸义利之辩”。才气超迈,喜谈兵,屡次上书力主抗金,反对和议。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感情激越,风格豪放。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律诗,也是一组送别爱国诗,介绍了南宋词人陈亮为友人文子赴任江东漕运官而作,通过历史典故与时代关切,既表达对友人才能的推崇,又抒发了对国家边防与抗金事业的深切期望。
2. 写作手法
用典:“九重寤寐忆忠诚,故向长沙起贾生”,巧用贾谊贬谪长沙典故,贾谊是西汉政治家,因直言进谏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因文帝思念其才重新启用。贾谊的遭遇代表贤才被朝廷忽视后的再度启用。诗中以贾谊喻友人文子,既暗指其可能曾遭冷落,又赞其忠诚与才能终得朝廷认可,呼应首联“寤寐忆忠诚”的帝王求贤若渴之意,同时隐含对南宋朝廷重用人才的肯定。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紧扣“转漕江东”的使命,层层递进展现对文子的赞赏与期许。首联“九重寤寐忆忠诚,故向长沙起贾生”以贾谊自比,借汉文帝因思念忠诚之臣而从长沙召回贾谊的典故,暗喻文子因忠诚受皇帝看重,点明其被委以重任的缘由,“起贾生”既显文子才德可比古人,又带一丝对人才终得重用的欣慰。颔联“魏阙丝纶新借宠,秦淮草木旧知名”转向文子的资历与声望:“魏阙丝纶”指朝廷新颁诏书委以重任,“秦淮草木”则以草木旧识暗指文子早负才名,新旧对照间突出其既有朝廷认可的新宠,又有久经沉淀的声望。颈联“已闻塞下销锋镝,正自胸中有甲兵”由外及内,先写边境战事渐息(“销锋镝”),再赞文子虽未亲临战场,却胸藏兵法谋略(“胸中有甲兵”),化用“胸中甲兵”典故,凸显其军事才能与战略眼光。尾联“万幕从兹无减灶,笑看卧鼓旧边城”以展望收束:“减灶”是孙膑诱敌的战术,“卧鼓”指军中偃旗息鼓的安宁,诗人断言此后军营无需再用减灶示弱,边城将常保太平,字里行间满是对文子治军安边能力的信心与期待。第二首聚焦漕运使命,以历史类比与哲理议论深化主题。首联“诏颁英簜促锋车,暂借长才按转输”直入事件:朝廷以符节(英簜)催促快车(锋车)赴任,暂借文子长才管理漕运,“暂借”二字既显任务紧迫,又暗含对其才能的高度信任。颔联“昔叹当年无李牧,今知江左有夷吾”以名将李牧(善战)、名相管仲(善治)作比,前句感慨从前缺此良将,后句欣喜如今江东有文子这般兼具军事与治政才能的“夷吾”,高度概括其综合素养。颈联“休论足食为先策,自是平戎在用儒”跳出常规,提出独特见解:不必只说粮食充足是首要策略,平定外敌的关键正在于重用儒臣。此句既反驳重武轻文的偏见,又以“用儒”强调文子的儒臣身份与重要作用,立意新颖深刻。尾联“来岁春风三月暮,沙堤隐隐接云衢”以景结情:想象来年春日,文子功成归来,沙堤(官员路径)隐约连接云衢(高位),画面温馨而富有希望,含蓄表达对其顺利完成使命、仕途高升的美好祝愿。